去年推出的房地產降溫措施,雖將外國買家的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調高至30%,卻似乎沒有抑制一些外國超級富豪對本地樓市的興趣。
位於福康寧地區的康寧河灣(Canninghill Piers)幾天前出現成批出售交易,來自中國的一名買家一次過買了20個單位,全是三臥房和四臥房的大戶型單位,總交易額估計超過8500萬元。
所謂成批出售(bulk sale),通常是發展商以低於市場的優惠價格,讓買家有如「打包」般一次過買下項目數個單位。
此外,這名買家可能還準備買多10個單位,使到總交易額超過1億元。這也意味著僅這筆交易,可為我國貢獻約3000萬元的印花稅。
受訪分析師指出,冠病防疫限制正逐步放寬,促使更多外國買家回流本地樓市。特別是全球局勢仍不穩定,新加坡向來被視為房地產投資避風港,預料會吸引更多外國買家。
據業內人士透露,這名買家來自中國福建,不過他買房的資金是從印度尼西亞轉入新加坡。
康寧河灣由城市發展(CDL)和凱德地產(CapitaLand Development)聯合發展,共有696個單位。該項目迄今賣出639個單位,相當於項目近92%。
外國買家青睞本地私宅
政府去年推出降溫措施,將外國買家的ABSD從20%直接調高到30%。這也導致今年外國買家在本地購買的房產同期減少約30%。
不過政府放寬防疫措施後,外國買家交易量也跟著回升,4月共買入58個單位,占當月總銷量9%。
合登房產集團(Huttons)研究主管李思德說:「現在外國一些地方局勢依然不穩定,不少國家也受到通脹高漲問題影響。相比之下,新加坡通脹影響相對不大,利率較全球來得低,在全球市場動盪之際,被視為投資避風港。」
展望下來外國買家交易情況,專家認為,雖然ABSD漲至30%,一些買家依然會從長遠考量,繼續入場購買本地私宅。
他還說:「現在優越地點的新項目並不多,外國富豪喜歡的大戶型單位難求,所以他們想要以成批出售方式買房,問題或許不在於資金,而是有沒有足夠房子給他們買。」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