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試驗由人工智慧推薦化療劑量 97%獲醫生採納

2022-06-18

文 / 傅麗雲

國大希望在病人的不同治療階段,療效驅動的CURATE.AI能協助醫生快速找出最佳的劑量,最終目標是改善病人的病況和治療結果。

——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何鼎教授

新加坡國立大學(國大)和國大癌症中心研究團隊研發能為癌症病人推薦化療劑量的人工智慧平台,臨床試驗計劃所推薦的劑量有約97%被醫生採納,而一些推薦劑量比病人的原有劑量平均少20%,卻取得最佳成效。

國大6月13日發文告說,這些早期成果為腫瘤科提供個人化服務邁前一步,在治療病人期間,可動態調整藥量。

10名有晚期實體瘤和轉移性結腸直腸癌的新加坡病人,從2020年8月至今年4月,在國大醫院參與國大研究團隊與國大癌症中心醫生開展的臨床試驗計劃「PRECISE.CURATE」。

這個稱為CURATE.AI的人工智慧優化平台,利用病人臨床數據(藥物種類、劑量和癌症生物標誌物)生成出個人化數碼專頁,為進行化療的病人量身定製最佳劑量。醫生可根據判斷,接受或拒絕人工智慧的推薦。

根據文告,參與病人各接受不同劑量的化療。人工智慧將病人對個別劑量的反應記錄下來,再綜合其他相關的臨床數據,以及藥量的療效和安全,為病人選擇最適當的劑量。治療期間,藥量可能不斷調整。

研究團隊由國大設計與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何鼎教授領導。

何鼎說,根據一些病人參數,化療通常使用固定劑量,但這些毒性主導的劑量未必取得最佳療效。

「我們希望在病人的不同治療階段,療效驅動的CURATE.AI能協助醫生快速找出最佳的劑量,最終目標是改善病人的病況和治療結果。」

也是國大楊潞齡醫學院數碼醫學研究所所長、國大N.1個性化醫療研究所所長的何鼎指出,一些推薦的劑量,比病人傳統所用的來得少。

國大癌症中心腫瘤血液科顧問醫生、國大N.1個性化醫療研究所數碼醫療創新主任拉加萬·孫達爾(Raghav Sundar)說,醫療上使用人工智慧的重點之一是醫生能直接參與建立個性化數據集。

「臨床試驗計劃把人工智慧融入醫療工作流程,為實體瘤治療提供動態劑量選擇,具有發展潛力。」

他說,為病人提供個人化的劑量是人工智慧的主要目標,也讓醫生在不增加工作量的情況下,找出最適合病人的劑量,如此一來,醫生可更專注照顧病人和看護者的需求。

文告說,研究團隊也將展開其他癌症的研究,包括多發性骨髓瘤,以及高血壓等失調症。

文章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買黃金超10萬元要上報?亨利發布2025年百萬富翁增長榜單,新加坡1600人第六位,阿聯第一
  • Scoot酷航新增三條航線,10月起從新加坡直飛峴港、芽莊、哥打峇魯✈️未來再承包納閩巴霍和沖繩航線!
  • 新加坡13大自助餐catering!在家就可以吃上自助了
  • 黃循財喊你收 SG60 禮包!百萬銀髮族先拿 800 元!
  • ✈️🌍 新航環遊世界票只要 S$1801 起🤩 想一次玩遍亞洲、美洲、歐洲不是夢‼️
  • 新加坡家庭還有誰不知道,補貼這樣領,超市購物直接"回血"800新幣!
  • 新加坡教育環境:助力企業家的家庭與事業雙贏
  • 全球資本大遷徙!新加坡狂攬 1434 億登頂全球第二!東協或成投資界新頂流?
  • 世錦賽來襲!新加坡「水感地圖」,一秒入水享世界級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