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马人在国外的实况,他们过得如何了?

2022-06-18     缘分     16604

后疫情时代:大马人在国外的实况,他们过得如何了?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的恐慌和混乱后,随着疫苗在世界各国一轮又一轮的大规模全民接种,很多国家现已解除新冠病毒的限制措施,并将病毒视为一种地方病(epidemic),以“共存”姿态与病毒同在。

疫情爆发至今两年半,世界也变了个样,让我们一瞥目前在国外生活的大马人,疫情后时代的生活,与马来西亚有何区别!

后疫情时代:大马人在国外的实况,他们过得如何了? 尤燕琴 新冠病毒在英国似乎已成过去式。

在英国生活至少已有20余年的大马人尤燕琴表示,现在的英国生活方式已经恢复到冠病前的样子,新冠病毒似乎已成过去式,出门在外,几乎已没有人会戴上口罩。

“远的不提,就说刚刚结束的女王登基 70 周年庆典,所有的数字和照片都显示,英国人的生活已经回到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时候了,几乎与以前已没有区别。”

有时候她出门在外,看看众人几乎都没有戴口罩,让她觉得自己是异数,“尤其是接孩子放学戴着口罩还会觉得不好意思,我们学校当然也有亚洲学生,一开始家长也坚持戴口罩,现在都不戴了。”

英国政府在今年二月执行“与新冠共存”新计划。根据新计划,在4月1日后新冠检测阳性者将无需再自我隔离,政府也将不再追踪密切接触者,未完全接种疫苗的密切接触者也无需再自我隔离等。目前,英国不再为普通民众提供免费新冠检测,但将继续为年长者和易感人群提供免费检测。

告别救护车笛声 一切如常 她指出,英国人现在也没人有兴趣再关注确诊及死亡数据,如今的民众家常中已经不会提起新冠,也不再讨论,想要了解疫情的数字发展还得自己上网查,这表示检测还是有的,英国政府目前实施的政策是由确诊者自行决定检测及隔离,但有多少人在有症状还会去检验及自行隔离呢?应该是少之又少。

之前全世界都在担心英国这样放宽,会不会又来另一波疫情?尤燕琴认为,和病毒共存是一种选择,既然不可能做到清零,何苦费时费力费财和病毒纠缠不清。

“医院的情况和死亡数字都不会骗人。上个月我带孩子到伦敦一所医院复诊(孩子早产需定期复诊),里面的运作一切正常。急诊室没有堆满求医的病人,医生没有穿防护衣看病,没有显示生命迹象的机器滴滴响个不停,路上没有以前常听到的救护车笛声,我所看的一切都是如往昔般正常。”

她在之前也带孩子去看了全场爆满的Frozen 歌剧,根本没人戴口罩,除了她们一家。对她来说,现在的英国已与新冠病毒爆发前的日子没有两样,而她也是非常坦然接受这样的变化,“疫苗已起了很大的作用,日子总要恢复正常,我们要相信专业相信科学。”

后疫情时代:大马人在国外的实况,他们过得如何了? 王家明

疫情后更注重个人卫生

前马来西亚电台DJ王家明一家三口已移民到澳洲墨尔本10年及经营厨具生意,在疫情期间都无法归国探望,“墨尔本是全世界封锁时间最长的城市,在疫情高峰期间(2020年3月到2021年10月)总共封锁超过260天。”

他指出,墨尔本政府的封锁策略很严厉,也非常针对性,“在疫情初期,病毒还未变种,传染力还没有后来的强,于是采取的是零封政策,通常一进入双位数就严格封锁,降低确诊数字后才开放,也因此墨尔本有好几次是成功降到无确诊人数后才开放。”

当时政府加快采购疫苗的速度,并大力推广接种,在采取经济与防疫平衡的状况下,后期病毒变种后,深知无法再零封,因此封锁的意义已经转为Buy Time(争取时间)以便达到70%以上的人民都接种,这样一来,就算开放后确诊,也大大降低死亡率。

而他本身是在今年5月才确诊,但因为已经打了三支疫苗,确诊的症状轻微,就犹如感冒一样。

只剩高危险群体保持警戒 “澳洲目前已经全面开放,除了比较高风险的地方如医院、老人院、公共运输等需要戴口罩外,所有防疫禁令都几乎消除了。大家几乎回复了疫情前的生活,商场内戴口罩的人非常少,各式各样的群聚也已经回复正常。出国旅游或迎接外国游客,都几乎已经回到疫情前的情况。”

之前若家里有人确诊还需要全家隔离,目前只有确诊者需要隔离,屋内其它人都可以照常上班或上学,只需要佩戴口罩和增加自检次数。

王家明透露,澳洲大部分的人都已经是松懈的状态,毕竟大家都当做是地方性流行病来看待,只有小部分人,尤其是高风险人士,还是保持着警戒的态度。

“当然疫情也的确带来一些习惯上的改变,例如老人家会尽量避免人多的地方,或戴口罩参与活动;大家几乎都会更注重个人卫生,尤其是勤洗手。”

“就拿我的家庭来说,疫情前,我们习惯性每个星期都会到超市做日常用品的采购,疫情期间,各大超市都提供很便捷的运送服务,这个习惯到开放后还是改不了,反而觉得上网购买日常用品,再让超市送过来,虽然要付运输费,但也省了不少到超市找泊车位等时间和麻烦。”

而针对他在澳洲经营生意在疫情后的转变,王家明表示,在疫情前公司已设好了网上销售,但业绩其实未尽理想;疫情的两年,线上销售在某一种程度上解救了无法开店的困境,培养了更多人线上购物的习惯。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