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找工?不!最新數據:新加坡有近13萬職位空缺!工找人比例達2.42,創1998年新高

2022-06-19

邊境全面重新開放、外籍雇員逐漸回流,新加坡2022年第一季的總就業人數增加4萬2000人。雖然就業情況持續改善,但人力依然緊縮,僅在2022年3月,就有12萬8100個職缺待填補,創下新高。

人力部17日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勞動市場報告》顯示,2022年第一季有1320人被裁,相當於平均每1萬人有六人被裁退。這是人力部搜集這方面數據以來,被裁人數最少的一個季。被裁新加坡居民,即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中,半年內重新就業者,從2021年第四季的67%上升至72%,是自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2022年3月,新加坡勞動人口近344萬人,總就業人數增加了4萬2000人,當中3萬6000人是非居民雇員,反映出僱主正填補更為依賴外籍雇員的職缺。不過,同冠病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12月相比,非居民就業率減少15%,居民就業率同比增加3.9%。

報告指出,大部分職缺出現在建築和製造業,這類工作主要雇用客工。金融服務、資訊通信、公共管理和教育及專業服務的職缺,主要聘請的是新加坡的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PMET)。然而,與去年第四季職缺增幅高達17%比較,2022年第一季9%的增長速度已放緩。

工作對求職者比例達2.42

創1998年以來新高

總失業率也穩健下滑至2.2%,回到疫前水平,其中居民和公民的失業率,分別是3.0%和3.1%。在職缺持續增加、失業人數又減少的雙重影響下,工找人的比例達2.42,創下1998年以來的新高。換言之,每名求職者有超過2.4份職缺等著他填補。

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17日在面簿貼文,對2022年首季勞動市場持續改善表示欣慰。他說,隨著政府2022年4月起大幅放寬邊境限制,預計非居民雇員將逐漸流入,有助緩解未來幾個月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不過人力部也提醒,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包括俄烏衝突膠著削弱了新加坡一些外向型行業的需求,可能會導致未來勞動力需求放緩。因此,企業應繼續推進重組和轉型,保持競爭力。

與此同時,政府也會繼續支持企業提升新加坡勞動力,協助他們適應新的增長領域和滿足勞動力需求。

陳詩龍強調,勞動力發展局和全國職工總會就業與培訓中心(e2i)會持續協助求職者,尋找合適工作。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受訪時說,報告未反映最新勞動市場發展,如近期陸續有科技和金融科技公司裁員,他認為可謹慎看待下來就業情況,包括居民就業人數很難持續上升。

他指出,新加坡居民的勞動參與率已相當高,這次總就業人數增加主要是因為引進了更多外籍雇員,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我國能在建築和服務業,顯著減少對外籍雇員的依賴。

他說,尤其是低薪的服務業工作,更不可能由新加坡人取代非居民雇員。

冠病疫情影響公司要求

調查:僱主最重視員工

肯學習苦幹與堅韌不拔

過去三年的冠病疫情和疫情興起的混合辦公,影響公司對員工的軟技能要求。有調查顯示,新加坡僱主最重視員工是否有成長思維,肯學習和苦幹,並能堅韌不拔地完成目標。

全球就業門戶網站Indeed17日發表新加坡僱主對20種軟技能要求的調查報告,其中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高居榜首,排第二是自主性(autonomy)。

Indeed人才招募高級經理葉美芳說,越來越多僱主尋找具有「企業思維」員工,主要是因為在家辦公越來越普遍,企業較難管制員工的行為,「這意味著經理要的是不必監督的員工。」

Indeed是從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新加坡的招聘廣告中,獲得公司對欲聘員工軟技能要求的數據。冠病疫情前,列「創新」為招聘條件的廣告有下跌趨勢,2019年的這個詞彙在招聘廣告中出現的次數跌了8%,如今要求「創新」的僱主卻多了,過去三年增加59%,增幅是20個技能要求中的第三大。

文告說,這項增長是因為環球環境變得動盪和不可預測,有更多公司需要有創意的員工去解決各種問題和應付挑戰。

調查也解釋了這些軟技能的定義。成長思維是指對工作投入,通過苦幹和持續學習,發展出自己的能力,為了獲取目標而持續向前。

能自主完成任務的員工善於辨識哪些任務最重要,知道分輕重,並在期限內取得成果。

創新則是指懂得用新方法或發揮想像力,為工作或問題找新點子。調查也顯示,公司尋求具批判思維的員工,也就是能評估不同資源後作出知情決策的能力,帶有這類字眼的廣告三年來增加57%,增幅為第四大。

至於會時間管理、會做決策、能解決問題、領導才能這些軟技能,過去三年的廣告數量增幅介於22%至28%。

不過,要求員工能隨機應變和公開演講能力的廣告,分別降了2%和20%。葉美芳認為,這是因為疫情期間企業較不需要員工公開演講。

2022年第一季總辭職與招聘率趨穩

白領雇員辭職與招聘率比疫前高

總辭職率和招聘率在上幾個季度呈上升趨勢後,2022年第一季趨穩,分別是1.7%和2.5%。不過,白領雇員特別是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PMET)的辭職和招聘率攀升,高於疫前水平,分別是1.4%和1.9%,這仍比高峰期的2.3%和3.2%來得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人力部17日早上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勞動市場報告》顯示,新加坡沒有出現大辭職潮,總辭職率低於2018年至2019年的1.8%季度平均水平,而總招聘率則和2014年相差無幾。

整體而言,僱主招聘員工的速度與疫情之前相似,大多數雇員都沒換僱主,這樣的雇員人數也比以前多。

資訊通信金融服務等領域

員工流失率較高

至於員工流失率比較高的領域,分別是資訊通信、金融服務、醫療和社會服務、交通、倉儲,以及住宿業。

此外,文員、銷售和服務人員的辭職和招聘率仍未回到疫情水平,但人力部相信隨著旅遊相關和面向顧客的行業逐漸復甦,會有更多企業增聘這類雇員。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受訪時說,PMET員工的流失率並不顯著,第一季數據上升可能源自於整體經濟改善,更多人選擇換工作,而僱主也因經濟前景好轉,積極招聘。

「許多人可能在經濟衰退期間,從事他們不喜歡的工作,或者他們覺得當時很難換工就騎驢找馬。等到情況好轉,雇員逐漸找到喜歡的工作時,就會經歷一段調整期,這也是僱主更積極招人的時期。」

此外,由於結構性錯配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消除,2022年3月居民長期失業率為0.8%或1萬8900人,雖然比疫前平均水平0.7%稍高,但已比2021年12月的1.0%來得佳。長期失業是指失業至少25個星期,一般而言,年齡越大約有可能長期失業。

鄭德源:勞動市場雖改善

仍須謹慎面對風險挑戰

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鄭德源也在面簿貼文,提醒勞動市場雖改善,仍須謹慎面對一些風險因素和挑戰,包括俄烏衝突、高通脹率和生活費上漲等所造成的影響。

他說,新加坡勞動市場一些結構問題都值得關注,例如技能不符合工作需求和期望落差,以及包括數碼化帶來的改變、企業轉型和重組問題等。

「面對嚴峻全球形勢和通脹壓力,2022年剩餘時間前景仍不明朗。因此,所有人在做出重大投資和消費時,都要小心謹慎。」

文: 傅麗雲、盧慧菁、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買黃金超10萬元要上報?亨利發布2025年百萬富翁增長榜單,新加坡1600人第六位,阿聯第一
  • Scoot酷航新增三條航線,10月起從新加坡直飛峴港、芽莊、哥打峇魯✈️未來再承包納閩巴霍和沖繩航線!
  • 新加坡13大自助餐catering!在家就可以吃上自助了
  • 黃循財喊你收 SG60 禮包!百萬銀髮族先拿 800 元!
  • ✈️🌍 新航環遊世界票只要 S$1801 起🤩 想一次玩遍亞洲、美洲、歐洲不是夢‼️
  • 新加坡家庭還有誰不知道,補貼這樣領,超市購物直接"回血"800新幣!
  • 新加坡教育環境:助力企業家的家庭與事業雙贏
  • 全球資本大遷徙!新加坡狂攬 1434 億登頂全球第二!東協或成投資界新頂流?
  • 世錦賽來襲!新加坡「水感地圖」,一秒入水享世界級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