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多,政府售地计划的平均土地价格较疫情前涨了五成,去年参与竞标平均人数更增加一倍,反映发展商标地的激烈情况。但分析师认为,在宏观经济逆风影响下,发展商下来标地料趋向谨慎,土地竞标价和私宅价格可能走软。
本地私宅价格近期飙涨,土地竞标价走高是主要原因。过去一年多来,政府售地计划(GLS)的平均土地价格较疫情前涨了多达五成,去年参与竞标平均人数更增加一倍,反映发展商标地的激烈情况。
根据高力国际(Colliers)和世邦魏理仕(CBRE)整理的数据显示,今年迄今政府推出的六幅私宅地段,平均土地尺价为1112元,较2019年疫情前的904元,高出23%。
如果不包括核心中央区和执行共管公寓(EC)地段,今年平均土地尺价1202元,较疫情前的801元,更是高出了50%。
两家房地产咨询公司数据也显示,地段的平均竞标人数从疫情前的六方,增加到去年的12方。
如去年宏茂桥1道收到15份竞标书,竞争激烈。
发展商求地若渴 土地竞标价创新高
高力国际(Colliers)新加坡研究主管何俐慜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楼市表现强劲,以及未售出单位越来越少,促使发展商提高竞标价积极抢地。
她也说:“过去两年买家对新私宅需求稳健,发展商受鼓舞,以更高价格竞标。”
世邦魏理仕东南亚研究主管宋明蔚补充说,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未售出私宅单位共1万4362个单位,接近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政府因疫情考量在土地供应方面保持谨慎,2020年大部分时间暂停竞标活动。
她说:“这就使得发展商求地若渴,这一年多来争取地段以填补土地库存,激烈竞标导致土地价格急剧上涨。”
她还指出,过去一些发展商会通过集体出售市场取得私宅地段。但2018年和去年两轮降温措施调高了发展商须支付的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发展商面对的集售风险更高,使他们纷纷转向政府售地计划,土地供应情况更吃紧。一般私宅项目中,土地成本约占三分之二,因此土地竞标价走势对私宅价格影响巨大。
这10年来,土地竞标尺价基本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739元,到2018年升至1056元,涨了43%。不过2018年7月政府出台降温措施后,尺价隔年下跌14%,报904元。
过去一年随着楼市火热,发展商“胃口”又开始撑大,土地尺价回涨逾两成,并创下新高。
价格与利率升高
例如纬壹城(One-North)的士岭坡(Slim Barracks Rise)两幅地段去年招标结果出炉,各吸引10方竞标,尺价分别为1246元和1210元。这比同地区的One-North Eden在2019年标中的尺价1001元,高出两成以上。
近期大卖的鑫丽嘉园(Piccadilly Grand)土地尺价1130元,较附近[email protected]在2017年的地价1001元高出13%。
又例如本月竞标截止的德明路地段,尺价为1350元。这地区上一个私宅项目是2013年建成的丽水湾(Waterbank at Dakota),它当时地价为508元。相比下,德明路地段尺价高出165%。
据合登房产集团研究部统计,今年7月至9月间预计会有七个新私宅项目,共1561个单位推出市场。相比之下,今年首季只有613个新单位推出,第二季则估计1300至1500个。
今年第三季预计有七个新私宅项目登场,单位数量多于首两季。由于发展商面对地价高和建筑成本上涨的压力,市场分析师预测,新大众私宅的平均尺价可能高于2000元。
根据合登房产集团(Huttons)研究部统计,今年7月至9月间预计会有七个新私宅项目,共1561个单位推出市场。相比之下,今年首季只有613个新单位推出,第二季则估计1300至1500个。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