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果不其然,新加坡有一位福清佬,名叫魏成辉,他6岁时随母亲投奔远在新加坡的父亲,白手起家的他,做起令他魂牵梦绕故乡美食——春卷皮,可就是薄薄一片的春卷皮,让他成就了16亿美元身家。
6岁移民新加坡,福清佬魏成辉卖春卷皮成就16亿美元身家
新加坡第一家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魏成辉
2022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1948年出生于福建福清的新加坡群策环球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魏成辉(Sam Goi),上榜身家为16亿美元。
可能您会好奇,魏成辉经营的是什么生意?可能您想不到,魏成辉经营的“新加坡第一家食品集团”是一间专卖薄饼皮的公司。新加坡讲闽南话很通畅,春卷皮也叫“薄饼皮”,魏成辉的“第一家”被媒体誉为“薄薄一片席卷全球”,乃全世界最大的春卷皮制造商,同时也是一家冷冻食品销售商。
当然了,光是薄薄一片的薄饼皮,也无法堆积那么多的财富。做春卷皮成功后,魏成辉除了在新加坡创业,也饮水思源投资中国、投资家乡,他在故乡福清投资啤酒厂,与江苏恒顺醋业合作办中国最大香醋生产厂,又获得了成功。
在冷冻及食品业成功后,挥舞多元产业大旗的魏成辉跨界经营,先后在扬州、南通、天津、上海等地建厂房、投资房地产。魏成辉又让自己几乎关门的新加坡群策环球控股公司,进行彻底改造,旧貌换新颜,如今已经成为一家经营得有声有色的跨国投资集团。
作为新加坡的商业巨子,魏成辉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新加坡驻巴西特命全权大使,堪称传奇!
福清市三山镇鳌头村的妈祖绕境民俗
魏成辉,1948年12月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鳌头村。
魏成辉的故乡鳌头村,位于福清市三山镇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滨海渔村,这里盛产天然花蛤闻名。鳌头村,顾名思义,“独占鳌头”,其花蛤年产值居福建全省第一,如今又结合花蛤产业,成了福清有名的滨海旅游休闲村。
鳌头村的村民,以魏姓居多,早年,这里的村民除了讨海为生,也仅能种一些花生、地瓜,靠天吃饭、靠海吃饭;很多人没有什么出路,选择渡海出外谋生,魏成辉的父亲魏可忠就是一位南下新加坡谋生的华侨。
顺带提及,魏成辉家族出国的很多,足迹分布新加坡、日本、加拿大和中国香港等地。
2019年11月,在名古屋成立的日本福建经济文化交流会,首任会长魏成炳(日本名:越智成幸)就是魏成辉的堂弟。大会除了收到中国侨联、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各级侨务部门及海内外侨团贺电贺函,新加坡群策环球控股公司的魏成辉也给大会及堂弟魏成炳会长发出了贺电。
机修公司创业时的魏成辉(右)
1956年,年仅6岁的魏成辉跟随母亲,离开家乡三山镇鳌头村,到新加坡与早期“下南洋”的父亲魏可忠一家人团聚,正式移民新加坡。魏可忠早年到新加坡立足后,在商业街芽笼(Geylang)“红灯区”附近开了一间杂货店。
芽笼是个三教九流混杂之地,这里除了庙宇多,也是个风月场所多的地方,更是有名的美食街。
初到新加坡的魏成辉,先是在芽笼附近的华校“光华小学”就学,后来在德明政府华文中学完成了中学,毕业后,他最早在父亲小店帮忙,后来给一家机械修理店做帮工。魏成辉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2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魏成辉的老家靠海,船是村民们获得生计的工具。1969年,已经21岁的魏成辉,开始有自主创业的梦想,他从父亲得到8000美元的起步资金,与朋友合开了一家机修店。后来,他扩大规模,成立了一家从事船舶维修的机械维修公司——因特威机械工程公司,赢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虽然远离故土,年少就离开家乡,魏成辉总忘不了家乡美食——春卷。新加坡华人居多,特别是闽南人很多,春卷皮也称“薄饼皮”。过去,摊“薄饼皮”都靠人工,费时费力,年轻人怕吃苦就不肯传承。
福清有句俗话,“有太阳的地方就有福清人”。福清商人,又称“融商”,走南闯北的福清哥、福清佬,血液中早就融入了敢闯敢拼的生命基因。与林文镜、曹德旺等成功融商一样,魏成辉也善于用大格局、大视野探索自己的创业方向和目标,一旦看准了,就行事果断,从不犹豫、毫不手软去做,坚持到底。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