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發高燒腦受損,46歲新加坡智障兒效仿爸爸,25年捐血79次

2022-06-24

男子幼時發高燒後智力障礙,如今46歲了智商卻如小孩,生活也不能自理。不過他心腸好,稱要效仿父親捐血救人,一捐就捐了25年,至今已捐血79次。

潘梁江強(左)已捐血25年,至今捐血79次。(受訪者提供)

潘梁江強(譯音)出生時與其他小孩一樣,擁有健康的身體,但年幼時的一場高燒,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他的父親潘梁炳秋(75歲)受訪時說,小兒子1歲時發燒40多度,腦部損傷,智力出現障礙,長大後智商只有60,無法識字,平日需貼身照顧。

當時妻子辭去兼職工作,專心照顧小兒子和年長幾歲的大兒子。

父親形容小兒子一直就像長不大的孩子,情緒起伏大,他和妻子必須投入更多耐心和無條件的愛來照顧他。

他們覺得兒子窩在家對成長不利,而且兒子的情況並非難以啟齒,就常帶他外出和出國旅行,足跡遍布世界各地。

潘梁炳秋平時樂善好施,也經常捐血。「兒子有一次看到我捐血就好奇地問原因,我解釋是為了救人,當時兒子就說自己也想救人」。因此潘梁江強在21歲後,也開始效仿父親,成了定期捐血者。

回想小兒子首次捐血的情況,父親說兒子當時並不害怕,反而對血流狀況感到新奇。他在捐完血後,就很期待下次捐血,因知道自己的舉動可幫到很多人。

父親說,很多人覺得特需人士是「累贅」或對社會毫無貢獻,但兒子捐血一事許多人都無法做到,兒子的樂於助人也讓他感到驕傲。

送特需宿舍

學生活技能

潘梁炳秋說,妻子在2015年因癌症去世,兒子當時受不了打擊,變得抑鬱和叛逆。而成了單親爸爸的他,也開始思考未來。

「大兒子已成家,以後我老了,誰來照顧小兒子?雖然我不想撒手,但畢竟他有自己的路要走,因此我送他去專門為智障人士提供寄宿服務的觸愛烏美訓練宿舍,協助他與別人相處,並掌握生活技能。」

他指目前兒子每周回家兩天,希望通過專業培訓,能減少兒子融入社會時面對的挑戰。

常穿父子裝

出門更顯眼

潘梁炳秋在武裝部隊服役30年,退役前是中校,軍人出身的他為了訓練兒子走路和防止肌肉退化,他不時讓兒子在平地上自己走,或特地和兒子一起繞遠路回家,再獎賞兒子喜歡的東西。

每次出門,父子也都穿同樣的衣服,除了更「顯眼」外,也讓公眾了解他們的關係。「在巴士上經常有人給兒子讓座,社會已對特需人士越來越包容。」

文:李思、陳靖文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最便宜的8款車,低至14萬新幣帶回家~
  • 新加坡圖書館神秘升級:Book Bug讀書集卡獎品來啦!
  • 買黃金超10萬元要上報?亨利發布2025年百萬富翁增長榜單,新加坡1600人第六位,阿聯第一
  • Scoot酷航新增三條航線,10月起從新加坡直飛峴港、芽莊、哥打峇魯✈️未來再承包納閩巴霍和沖繩航線!
  • 新加坡保險業蓬勃發展,多保險公司並存
  • 新加坡最賺錢的幾個行業!2025最新版出爐,你在其中嗎?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勸「我」別來新加坡?看完後我破防了……
  • 新加坡DP vs LTVP:家屬准證與長期探訪准證的關鍵差異解析
  • 公司老闆必看!新加坡企業財政年度如何選,影響你能省多少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