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6月中旬放了一星期假後,最近開始恢復工作。
受到第26屆大英國協政府首腦會議的邀請,李顯龍去了非洲國家盧安達,並作為參會代表發表了一些看法。
圖源:CNA
過去的幾年,對於新加坡來說頗為不易。在大國博弈下如何求存,在新冠疫情下如何自保謀發展,成為了新加坡需要面臨的重大課題。
而今年爆發的俄烏衝突,以及之後帶來的物價上漲、糧食危機,也讓新加坡在苦苦應對中。
針對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李顯龍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圖源:李顯龍臉書
李顯龍:
大國不該逼迫小國選邊站
這只會讓我們憂心忡忡
在接受新加坡本體媒體採訪時,李顯龍首先表達的,是大國博弈下小國艱難求存的困境。
對於小國來說,大國在本國附近區域內角力,對自己來說絕對不能算是一件幸事。
不管是大國之間產生了矛盾,或是大國之間拋開小國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對於角力中心的小國們來說,產生的只能是無盡的擔憂。
很不幸的,亞太地區乃至東南亞,現在是中美兩個全球超級大國的主要競爭區域。
誠然,大國競爭之下,能為新加坡之類的小國帶來一定程度上的經濟優勢。
為了爭取小國的支持,大國會爭取小國的市場和商機,與這些效果經濟體做生意、發展關係、投入更多資金,以及把更多產品出售到小國。
新加坡在不久前成為了印太經濟框架的創始國,圖源:NBC News
但是,除了經濟上的利益之外,大國博弈勢必會迎來區域內的政治不穩定。
就像冷戰期間,東南亞各國被迫要選邊站一樣,現在的東南亞也遇到了這個關口。
不過,這不是什麼好事,被迫選邊站,只能為這些小國帶來困擾。
目前,新加坡的做法是,兩頭都不靠。不論是中國還是美國,誰想做生意或是投資,新加坡都會積極參與其中。
新加坡也積極參與了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圖源:見水印
只要不互相排斥,新加坡都會參與其中。
說起來,已經不是李顯龍第一次表示類似的擔憂了。早在去年,甚至更早的2019年國慶群眾大會上,李顯龍都流露了相同的擔憂和看法。
「不選邊站」,至少在可見的未來,依舊會是新加坡的中美外交主軸。
李顯龍:
中小國家應緊密聯合
才能維護自身利益
當然,對於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來說,成為大國的機遇已然過去。
在這個由中小國家占據的世界裡,李顯龍認為這些國家可以做得更多。
雖然受制於體量和實力,中小國家並沒有辦法單獨和大國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沒有辦法左右世界的趨勢。
但是,如果集齊了多國,那這一股力量就無法被大國所忽視了。
東協(東協)是東南亞地區國家的一個聯合,圖源:CFR
通過更加緊密的聯合,小國之間能在國際間發聲,甚至在聯合國內都能占據一定的地位。
反之,這些國家的聲音就會被淹沒在大國之間,有可能被大國「裹挾」。
由30多個國家組成的環球治理組織(3G),圖源:海峽時報
大國雖然強大,但也無法在這個世界中成為「一言堂」的存在。
小國之間通過聯合,才能將它們的觀點和看法告知全世界。
這不一定是對大國的掣肘,而是為了本國的自身利益。
李顯龍:
應對食品供應緊缺
大家應該嘗試改變
除了國與國之間的地緣政治外,對於現在全世介面臨的食品供應危機,李顯龍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因為俄烏局勢的不確定性,像是家禽這類的食品價格急劇上漲。
不少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國民,紛紛開始限制家禽出口。對於新加坡這個絕大部分食物都依賴外來進口的國家來說,這無疑是影響巨大的。
馬來西亞之前禁止雞肉出口,讓新加坡物價經歷了一輪急劇上漲,圖源:CNA
不過,雖然對這個問題對新加坡打擊顯而易見,但李顯龍表示政府已經有提前預估,因此採取了多元化的進口政策,將食物供應不足的困擾,儘量減少到了最低。
新加坡正在與印尼探討進口雞肉的可能性,圖源:mothership
當然,光靠政府的努力,可能並不能完全抵消食物供應短缺的困境。
李顯龍表示,在新加坡生活的我們,應該嘗試改變生活習慣,不一定非要吃新鮮的甘榜雞,也不一定要購買平常吃慣的大米。
這種現象不可能一直持續,只要在這個艱難時刻稍微改變一點,給政府和世界局勢一些緩衝空間就好。這樣,自己也能更順利地度過這個艱難時刻。
在李顯龍看來,很多問題似乎只能靜待時局發生改變。新加坡並沒有解決,或是參與其中的辦法。
椰友們,留言聊一聊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