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新加坡人平均預期壽命縮短0.2歲;超額死亡2238人與疫情次生傷害有關

2022-07-10

7月10日,截稿較早,新冠疫情數據今晚更新。

今天是星期天。通常星期天、星期一確診數據偏低。

本期報道主要內容:

一、疫情期間,新加坡人平均預期壽命減短0.2歲

二、新加坡2021年超額死亡2238人,增幅10%

三、新冠病例增長率連續十天下降,本波疫情趨緩

四、昨天通報中年人死亡1人,奧密克戎病死率維持在0.048%

五、ICU重症病房仍有12歲至19歲少年1人

新冠疫情期間

新加坡人平均預期壽命降低0.2歲

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ICA)發布最新數據:2011年,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平均預期壽命81.9歲;到了2019年,升至83.7歲,但是,到了2021年,由於新冠疫情出現超額死亡的影響,降至83.5歲,縮短了0.2歲

其中,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1.1歲,女性為85.9歲。

新加坡冠病疫情死亡率為全球最低之一

截至2022年7月6日,在新冠疫情當中,新加坡每百萬人口死亡260.93人,為全球最低之一

中國大陸的冠病死亡率比新加坡還低,每百萬人口死亡3.62人;香港特區相當高,為1245.37人,高於馬來西亞,是新加坡的近五倍;台灣地區為302.79人,與紐西蘭接近,比新加坡略高16%

美國每百萬人口死亡3061.09人,是中國大陸的845倍;英國是中國大陸的733倍;俄羅斯是中國大陸的707倍;印度是中國大陸的104倍。

死亡率最低的有可能是朝鮮,每百萬人口只有0.23人死亡,是中國大陸的6%,新加坡的0.09%。

2021年新加坡超額死亡2238人

與新冠疫情的次生傷害有關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新加坡去年(2021年)超額死亡2238人,較之2020年,增幅高達10.1%

2021年,新加坡一共出現2萬4292起死亡,比2020年增加2238起。

同期,確認死於新冠(die of Covid)的,以及新冠陽性死者(die with Covid)有800人左右。

今年三月,新加坡衛生部發布「經年齡標準化死亡率」。2017年,新加坡「經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是每10萬人有563.4人死亡(見下),之後逐年下降,2018年是547.6,2019年是525.0,2020年是518.9;但是,到了2021年回升至557.4

從2013年到2020年,由於人口增長和人口老齡化,新加坡每年死亡人數都會比前一年略高,平均增幅是441.63人(見下),屬於正常水平。但是,2021年增幅卻高達2238人,是過去八年平均值的五倍,十分異常。

專家判斷,超額死亡的其中一個因素是新冠疫情下的醫療資源壓力。在抗疫期間,一些非緊急手術延後進行,一些需要定期複診的長期基礎病病患在疫情期間降低了複診頻率。這些都有可能造成病情惡化,最終導致超額死亡

例如,2021年,新加坡死於心臟和高血壓疾病的有6238人,比2020年的5633人多了10.7%;死於肺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有4941人,比2020年的4610人增加了7%。

這些超額死亡雖然不直接與冠病有關,但仍有可能與新冠疫情的次生傷害有關

另,2021年自殺死亡378人,比疫情初發的2020年少了74人。這或許意味著2021年人們面對的壓力比前一年低許多

冠病確診增長率連續十天下降

但仍然連續26天高於1.0

衛生部通報,截至7月9日中午1200時,新增確診病例8659起,含本土8375起、境外輸入284起,累計152萬3881起,破152萬起。

本土病例七天移動增長率連續26天高於1.0,自前一天的1.14降至1.11,意味著前一階段七天出現100起,本階段七天則出現111起。

這是確診病例增長率連續十天下降,病例仍在增加,但增速放緩。希望能維持下降勢頭。

《新加坡眼》曾多次提出,增長率應該會在1.0上下波動,直至達到群體免疫。

病毒無法根除,疫情起起伏伏十分正常。開放之後出現病例增多,完全是意料中事。關鍵是重症率和死亡率維持在低水平,民眾並不驚慌,心態平和,維持正常的生產、生活、學習秩序。

ICU仍有少年重症1人

昨天ICU重症病房有15人,比前一天增1人;ICU病房占用率為4.3%。

ICU連續兩天有12歲至19歲少年重症病例1起。

按年齡分,七旬或以上年長者10人 (+1) ,六旬3人 (+1) ,40歲至59歲中年人1人 (-1) ,12歲至19歲少年1人 (=) ;括號內數字為今昨日比較。

按病情分,ICU輸氧觀察6人 (+3) ,病危插管9人 (-2) 。

在輸氧觀察6人當中,1人未接種/未全程接種疫苗,5人已全程接種疫苗,其中4人已接種加強針。

在病危插管9人當中,2人未接種/未全程接種疫苗,7人已全程接種疫苗,其中6人已接種加強針。

40歲至59歲中年人死亡1人

奧密克戎病死率維持在0.048%

衛生部昨晚通報1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428起,總體病死率維持在0.094%,與前一天同。

昨天通報的1起新增死亡病例為40歲至59歲中年人,病逝於7月8日。上一次出現這個年齡段的死亡病例是一個半月前,5月29日。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近期死亡人數和年齡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歷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維持在0.048%,為流感病死率的一半。

上述奧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劃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爾塔株,但死亡時間出現在奧密克戎波期間,所以我們仍劃入奧密克戎波統計。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絕大多數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強,病逝2人;德爾塔波和奧密克戎波則主要感染社區,病逝者大多是年長者,年邁體弱。

99.7%為輕症/無症狀

過去28天,新加坡累計出現17萬2875起確診病例,其中99.7% (17萬2430起) 為無症狀/輕症,0.2% (369起) 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輸氧,0.03% (52起) 曾是/仍是ICU重症,0.01% (24起) 死亡。

在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下,新加坡人口92%已全程接種疫苗,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為78%。五旬以上人口已開放免費接種第二劑mRNA加強針。

昨天各級病患的疫苗接種情況如下:

新增本土病例近20%為兒童和青少年

昨天的新增本土病例當中,0歲至11歲兒童占11%,12歲至19歲青少年占8%,合計19%。各年齡組分布如下:

社區陽性率26.71%

實際比例肯定更高

昨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當中,PCR核酸檢測陽性799人 (9%) ,ART抗原檢測陽性7860人 (91%) 。

新加坡不做全員核酸檢測,而是讓民眾自行做抗原ART自測。抗原檢測雖然靈敏度不如核酸,但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避開集體檢測的風險,在已經爆發疫情的城市特別合適使用。

除了新加坡,還有很多國家也是採用這種模式。有些國家既不做全員PCR核酸檢測,也不做ART抗原自測,如俄羅斯、朝鮮。中國的香港特區本來也認定ART陽性為確診,但後來認為「假陽性」比例高,造成確診數據虛高現象,因此不再以ART陽性為確診,而必須經過PCR核實才算確診。

《新加坡眼》根據衛生部數據計算,新加坡陽性率為26.71%,換句話說,每10000人當中,有2671人確診。

衛生部多次指出,考慮到不少ART抗原自測陽性沒有上報,感染人數實際上肯定更多,總體陽性率肯定更高。有專家判斷,總體陽性率可能已經達到七八成。

陽性率越高,越接近群體免疫,病毒仍會傳播,但速度放緩、重症和死亡下降。當局制定政策考慮的不是感染人數,而是重症和死亡,並在醫療資源無擠兌風險的前提下,儘快儘可能大範圍的開放。

普通輸氧病患增至92人

普通住院病患增至574人

普通輸氧病患有92人,比前一天增11人。

在普通輸氧92人當中,11人未接種/未全程接種疫苗,81人已全程接種疫苗,其中73人已接種加強針。

普通輸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隔離病房的普通型病患574人,比前一天增16人。

在普通型住院病患574人當中,105人未接種/未全程接種疫苗,469人已全程接種疫苗,其中405人已接種加強針。

德爾塔感染病人0.8%需要輸氧,奧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輸氧的比例少於0.3%。

境外輸入昨增284起

總體呈下降趨向

昨天,境外輸入病例新增284起,累計4萬9607起。

《新加坡眼》判斷,境外輸入病例正處於本波峰值,會持續高企,但已呈下降跡象。

— END —

編輯:ABC


相关文章

  • 【方威捷性侵案】被揭和少女發生關係 以死相逼少女棄案
  • 同行眼紅下的暴力血案!乾糧店助手揮拳暴擊鄰店少東,致其顱骨骨折留永久傷痕
  • 貧窮限制想像!在新加坡看演唱會門票有多貴?LadyGaga3萬,霉霉5萬,火星哥近4萬
  • 新加坡租房全攻略!從房型選擇到避坑指南,這一篇全搞定!
  • 全球最大電池商寧德時代登陸港交所 帶動新股熱潮
  • 歡慶建國60周年 聖淘沙心之音推出娘惹主題裝置
  • 六名司機涉嫌撞後逃逸 明天被提控
  • 男子遙控飛機墜入校園險傷人 被罰7000元
  • 女神趁「休息日」走走享美食 粉絲分享捕獲「野生卡卡」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