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評語最早來自李光耀,他在1977年就在國會講了:
「你們知道新加坡人。勤奮、堅強,否則我們也不會成功。但是也要承認是出名的抱怨者。」
雖然愛投訴,但國人投訴的事情會隨著時代不同而改變,一些改變甚至能夠標誌我們社會的進步,你說奇怪不奇怪?
筆者且根據自己的想法列舉當前的十大投訴事項,並且嘗試說一下為什麼會被投訴,看看讀者同不同意,或者覺得有什麼講錯了。
一、交通的一切:罰單、塞車(哪怕只是前進速度慢)
於是,只要有點不爽,shoot去LTA(陸路交通管理局)是很正常的事啦。記得在以前,專門在停車場抄罰單的白衣女郎「法蒂瑪」和「鳳飛飛」都是國人最密集的投訴對象,現在都換成自動閘門,沒得爭辯,怨氣只能往肚裡吞。
二、二手菸
記得幾十年前,抽菸的人很多,包括商場、辦公樓有煙味毫不奇怪。習以為常之下,每個人都相忍無事。現在一點都不想忍,因為很多人從小就不曾在家裡聞到煙味。
三、環境骯髒:小販中心、組屋區
這說明國人已經對骯髒這回事不能忍受,定期用高壓水柱清洗地板這做法已經教育了國人乾淨的居住環境該怎麼維持。其次,鄰里關係也容易引發怨言,不過一般人不到忍無可忍都不至於撕破臉,而且這種事還是自己處理好最重要。報警,有用咩?
四、物價高 這是新鮮熱辣的話題。雖然絕大多數造成漲價的原因都來自國際,不過掏腰包付錢的始終是國人。所以,滿腹怨言一肚子氣,也不是沒道理啦。
五、服務態度不佳:餐廳、服務櫃檯、送貨(餐)員
六、政府部門 與公眾往來密切,每個政府部門都設有熱線。也很可能每個部門都有值得批評的地方,因此也成為炮火集中的目標。很多酸民愛講的一個理由是,公務員薪水高,我不滿意當然就要投訴——意思是沒必要包容。欸~~問題是公務員也不是個個薪水都高啦。
七、醫院 這是投訴文化的重災區。說實在,必須和醫院往來的公眾一般狀況都不大好,無論是等候時間太長,還是住院期間的遭遇,都可能成為心煩氣躁、肝火鬱結的發泄口。醫院的回應是防衛性的還是誠心誠意的,會給民眾留下不同的印象和口碑。
八、外來人才
九、女傭 對女傭不滿意的情形外人一般很難知道,但從大大小小的虐待現象不時浮現來看,應該是怨言很多,但又不能缺少。其實如果多點換位思考,可能就能相處得好一些。
十、教育(託兒)
「衰仔,自己走路去上學啦!」
有機會抱怨一些芝麻綠豆的國民,其實是幸福的。
但另一方面,這樣的國民對政府來說也不是壞事。起碼新加坡人的投訴抱怨,不像其他國家是基於政治黨派出發點亂批一通,凡是執政黨做的都不對,導致政府官員無所適從。
新加坡政府反而是通過各種抱怨,可以準確知道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從這點來說,大家都很幸運啦!
你話係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