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保险业发展的很不错,近日也有一些变革,我们来看下。
可到非保险公司指定的医生处看病
为了让更多病患不要为了扣保险就换去看自己不认识的医生,本地各大保险公司允许病患在看非保险公司指定的医生时,也能向保险索偿,前提是这些医生的收费必须符合保险公司的标准。
新加坡人寿保险协会、新加坡医药协会,以及新加坡医学专科学院在7月8日发出联合文告说,为了让病患有更多的选择且享有更好的持续护理,新加坡人寿保险协会落实了医疗保险多方委员会给扩充指定医生团队(Extended Panel,简称EP)所提出的建议。
自今年4月1日起,各个私人综合健保双全计划(IP)保险公司已逐步扩充指定医生团队,让其他保险公司指定医生的病患,也能来索偿,只要所看的医生配合保险公司的条件,包括费用。
文告指出,IP保险公司大致上已经扩充了它们的指定医生团,包括至少500名私人专科医生。截至今年5月31日,1287名活跃的私人专科医生当中,近84%加入了至少一个IP指定医生团。
各大IP保险公司也从今年4月30日起,进一步简化保险公司事先授权(pre-authorisation)表格,减轻专科医生和诊所职员的行政负担。所有IP保险公司都已采纳同个表格。
本地全年总保费高达44亿
尽管本地普通保险去年三个业务领域支付了更高的索赔额,但由于全年总保费同比上扬8%至44亿2000万元,承保盈利仍同比上升10.7%至2亿6270万元。
新加坡普通保险协会(General Insurance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发布该行业全年表现时指出,该行业的各类保险业务全年总共支付12亿4000万元索赔额。
其中,汽车、医疗和雇主责任等三大领域的索赔额,较前一年增加8430万元,占普通保险市场的一半。
五个表现最好的业务推动普通保险全年总保费的增加。其中,房地产领域出现双位数增长。
疫情促使消费者对自己的资产投保,以应对风险的不断变化。
各类保险方面,汽车保险业务的承保盈利由上一年的1亿零450万元,下滑至去年的4970万元。
尽管在2021年,汽车保险总保费同比增长2.7%,达到11亿5447万元,但随着更多活动恢复,交通事故造成更多受伤事件,支付的索赔额增长8.3%。
尽管医疗保险的总保费去年上扬7.8%至7亿4650万元,但由于索赔额上升7.5%,该保险业务去年转盈为亏,蒙受510万元的承保亏损。
同时,去年房地产保险的承保盈利为4190万元,高于上一年的4370万元。我国房地产领域蓬勃发展,房地产保险总保费增加20.9%至7亿1536万元。
至于雇主责任保险,承保盈利从一年前的4100万元,下滑至去年的2990万元。
去年这类保险的保费增长4.7%至3亿9930万元,但随着工作场所活动恢复,工伤率更接近疫情爆发前的水平,该类保险也多支付了13.7%的索赔金。
旅行保险方面,尽管去年上半年的旅行活动较为低迷,总保费下滑15.7%至4850万元,但承保盈利却从上一年的520万元上升至830万元。
网络风险和可持续发展也是未来越来越重要课题。
普通保险业将专注于监测诈骗活动。随着商业和社会活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诈骗活动可能在今年持续增加。
关注女性健康
女性要趁健康没有问题、保费较低时,购买基本的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
每个人的保险需求不尽相同,取决于个人的目标、年龄、所处的人生阶段等因素。女性的生理构造也跟男性不同,因此更容易患上某些疾病,需要不同的保险方案。
根据新加坡防癌协会的数据,本地每年有超过2000名女性诊断出患有乳腺癌,每13名女性当中就有1人会在一生中患上乳腺癌。女性也更容易患上一系列疾病或危重疾病,可能是一般保险不涵盖的范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