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寻根 探索求新——新加坡舞坛新景

2022-07-13     缘分     21061

一场马来婚礼上来宾即兴起舞的片段,是《舞蹈宝石荟萃》的一个亮点。婚礼是人生重要阶段的一个仪式,展现历史传承的民俗活动,表现了马来族的社会生活、精神心理方面的习惯、礼仪、亲属关系与社会关系。这段婚礼舞,保持着鲜明的民俗特征,呈现得生机勃勃和风趣活泼。

编导在舞蹈节目与节目之间,巧妙用哑剧或短剧贯穿起来。村民们熙熙攘攘往来,和乐融融话家常,甘榜精神洋溢在生活里。几句对白说得幽默,让观众发出会心的微笑。几位年近七十的马来舞坛老将的客串表演,一转身,来一个出其不意的即兴舞步,姜果然是老的辣。

宋赛儿艺术总监在多个场合表示要努力编出有别于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新加坡马来舞,因而委任新一代舞者Rizman编导压轴节目《辉煌的新加坡zapin舞》。这个节目随鼓的节奏起舞,符合zapin的表演惯例,但强音劲舞外,还边舞边“嘿嘿呵呵”喊叫,营造气氛,多了几分热闹,少了zapin这一舞种的三段式结构、方向变化、角度变化、队形变化的丰富性。也许自创一格还需要更多时间打磨。宋赛儿说:“源自阿拉伯,在十四世纪传到本地区的zapin舞,至今仍旧是马来社群节庆上深受欢迎的舞蹈。现在我想推动有新加坡特色的zapin,让年轻编导试一试。这个实验和观众见面后,我们会和Rizman进一步讨论,帮助这位新生代编导反复思考,提高他的创作能力。”

新加坡华族舞蹈剧场的

《昨日·今日·明日》

最近,接过新加坡华族舞蹈剧场艺术总监重任的梁杰旎,和新上任的创意总监兼制作总监苏健龙重启因为疫情停办了一年的“薪动时刻”。这台以《昨日·今日·明日》为主题的演出,推出钱志鸿、陈嘉嘉、杨汉娜、薛敏祥、杏婉琪、黄文汝、张宁真、吴慧英、杨弘胜、黄卓沁和梁可欣11位青年舞者的作品。他们大多数毕业于海内外舞蹈院校,有专业训练的教育背景、与外国编导合作、并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从技术水平看,舞蹈员很有实力。在近年教育部主办的青年节,华族舞蹈参展的学校数量锐减、华族舞蹈团体演出不多的背景下,新加坡华族舞蹈剧场启动以培养新生代华族舞蹈编导与表演人才为目的的计划,任重而道远。

舞蹈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动作的再现。它经过以人体的能量、幅度、力度、速度综合编排、内在精神力量的涌动和情感的艺术升华,发挥强大的感染力。创作优秀舞蹈作品,首先要有眼光、胸襟、胆识选择能令人感动的题材。这台演出,有多个作品在选材方面,显示出编舞者独到的视角与新颖的创意。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在籍学生张宁真编舞,和同学张揉恩合演的双人舞《相依》,选择了一个人与自然如何共生的题材进行创作,编导采用孙彬彬的《和鸣》为舞曲。张宁真说:“两把棍子最初代表大自然带给人类的资源,后来变成了掠夺大自然的利刃。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交错变动。结尾我加插了一段说白:人类只懂得夺取,不懂得归还,总有一天,大地会变得荒芜,我们能做得更好吗?”《相依》想表达的合理运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格局,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的阐述,很有警示意义。最可贵的是编导融合武术、华族舞蹈语汇,贯穿整个作品,能做到心与气和,气与意和,意与力合,非下过苦功不能做到。舞蹈员多义性的木棍得心应手,与舞乐紧密配合,台位调度灵活,有观赏价值。

溯源寻根 探索求新——新加坡舞坛新景

张宁真的双人舞以棍为多义性道具,描绘世上持续消耗自然资源的危机,呼唤人类自省

师承苏健龙的服役青年杨弘胜自编自演的《追梦》,内容紧扣主题,展现一个热爱鼓艺的青年,从第一次接触鼓、学鼓、击鼓到鼓艺逐步提升、看到成绩兴奋与欢愉,对自己的梦想锲而不舍。舞蹈以回望小鼓,不忘初心,深情依依结束。杨弘胜的想法是:“选用的舞曲主要以两种音乐风格组合而成——抒情与激越,从而表达追梦的三种不同状态。不论做出怎样的大动作,我手上的鼓最后都会紧贴自己,这代表了梦想对我的重要性。我也尝试着在舞蹈中注入鼓子秧歌的元素,用了人们收割或是节庆时那种欢跃的情绪来演示追梦时的快乐。”杨弘胜的技术基础好,燕子抄水、吸腿上跳、大跳后踢或翻身,动作干脆利落,让观众在观看具体舞台形象的感受中,被追梦者感动。

溯源寻根 探索求新——新加坡舞坛新景

杨弘胜自编自演的《追梦》,舞出追梦者砥砺奋进的精神与毅力

另一个牵动人心的舞蹈是陈嘉嘉的编导、由黄卓沁表演的《回家》。漂泊在外与寻找归路,是叫每一个离乡者牵肠挂肚、焦心劳思的事。陈嘉嘉以海外学生在异国学舞生活中,面对身份认同的问题与矛盾为切入点。陈嘉嘉说:“前半段表现舞者心有重负、踌躇不前的状态,在不确定性中怀着对家乡的依恋继续匍匐前进。后半段的表现舞者回归故土,寻回初心、释放自己,满怀希望,重新出发的自信心境”。舞者黄卓沁是新加坡华族舞蹈剧场全职舞蹈员,毕业自南京艺术学院的她,演绎角色有深度。她把编导结合了多元舞蹈元素(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古典舞和东南亚舞蹈)的编排,舞得流畅无痕。她能遵循舞种的固有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要求,掌握舞蹈内在规律和表演方法的结合。前段艰难前行寻找归路的焦虑,令观众感同身受,回到家那一刻,腾空跃起,灿然一笑,观众也如释重负。

溯源寻根 探索求新——新加坡舞坛新景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