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現「可能重大免疫逃逸」BA.2.75病例!港府顧問等建議:放棄圍封強檢

2022-07-17

7月17日,截稿較早,疫情數據今晚更新。

本期報道主要內容:

一、新加坡首次出現BA.2.75「半人馬」輸入病例

二、港府顧問、港大專家聯署建議:放棄圍封強檢

三、新加坡冠病確診增長率維持在1.03,本波峰值未過

四、昨通報3起年長者死亡,總體病死率降至0.091%

五、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人口比例增至93%

今天是7月17日,是新加坡取消堂食限制、不強制戶外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的第110天。

新加坡首次出現

奧密克戎BA.2.75輸入病例

7月16日,新加坡衛生部通報,首次出現2起奧密克戎BA.2.75病例,皆為境外輸入。

衛生部指出,兩人近期曾到過印度,確診之後自我隔離,現已康復。

BA.2.75是奧密克戎的新亞型變異株,綽號「半人馬Centaurus」,現已傳遍印度、澳洲、德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

有專家表示,BA.2.75在印度的傳播率呈現指數級增長,但不清楚傳播率是否會超越BA.5。不過有科學家說,BA.2.75的傳播速度似乎比其他變異病毒株快,而且可能有更高的疫苗和既往感染的免疫逃逸能力。

世衛首席科學家:

可能表明「重大的免疫逃逸」

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Soumya Swaminathan說,BA.2.75似乎已經發生了某種變異,可能表明「重大的免疫逃逸」,並補充說,它比印度的其他變體顯示出「明顯的增長優勢」。去年年底,當高變異的奧密克戎變種病毒出現時,全球衛生當局也發出了類似的警告。

BA.2.75是今年五月在印度首次發現的。德爾塔也是在印度首次發現。

新加坡衛生部指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BA.2.75的毒性和重症程度與奧密克戎其他亞種有所不同。

兩天前,7月15日,韓國也發現了BA.2.75確診病例,並認為有在社區擴散蔓延的風險。若BA.2.75變種毒株進一步擴散,政府將綜合考慮境外的致死率和重症率等指標,再商討對策。截至目前,政府認為沒必要立即調整應對措施,將繼續留意這個變種毒株會否成為主流毒株。

香港四專家聯署建議:

放棄圍封強檢

通過疫苗接種+自然感染

產生「混合免疫」

香港媒體《HK01》報道,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四名專家在香港大學AsiaGlobal Online聯名撰文指,香港特區應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透過低度傳播產生的自然感染,加上疫苗接種,在冬季前產生「混合免疫」,避免醫療系統屆時崩潰。

四名專家是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微生物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龍振邦、微生物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薛達(Siddharth Sridhar);袁國勇、孔繁毅身兼港府專家顧問。

文章指,新冠病毒在夏天活躍情度及引起炎症機會較低,因此認為夏天是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的合適時間,同時,通過逐步解封,讓社會上有低度傳播產生的自然感染,加上疫苗接種,在冬季前產生「混合免疫」,避免醫療系統屆時崩潰。

文章提到,希望香港在冬季之後,能有逾九成人完成疫苗接種,混合免疫覆蓋逾七成人,即使屆時會有變種病毒,患者病情會屬輕微,市民生活可慢慢回復正常。

同時,幾名專家認為,除非涉新變種或屬高危病人,確診者宜在家隔離。他們也建議取消學校每日快測,但高風險場所如醫院、幼稚園、安老院等,仍須持續監察及進行個案追蹤。

他們也說,港府目前的圍封強檢,成本高,並且擾民,建議當局放棄這些措施。

參考新加坡經驗加強疫苗接種

文章認為,旅客均完成疫苗接種,即使確診也不會對本地醫療系統帶來壓力,境外輸入病例此時對香港疫情影響輕微。

專家建議,由於中國內地仍維持「清零政策」,建議香港優先與海外通關,並逐漸讓入境旅客轉為家居檢疫,待完全轉成家居檢疫時,可規定抵港人士在抵港第七及第十日自行快測,並配戴電子手環。

文章指出,如果香港取消所有社交距離措施,入境旅客改為居家檢疫,參考新加坡的經驗,要加強疫苗接種,建議街市、超市亦要實施「疫苗通行證」,讓更多年長者打針。

專家估計,放寬防疫措施後,香港的單日確診病例將在3000起至2萬1000起之間波動,在疫情高峰時,需要入院接受氧氣治療的人數約為1000人,死亡病例主要為未完成接種疫苗以及患有嚴重病患的人士。

人口結構和密度與新加坡不同

香港防疫政策「冇可能躺平」

同日(7月16日),香港特區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在電台節目表示,香港確診數字自六月初起不斷上升,近日已超過3500起以上。

他說,即時確診增長率達到1.68,即每星期升1.68倍,一個人傳1.68人,預料兩星期後就會超過2。雖然確診者仍以輕症人士居多,但近日入院、死亡及重症均有增加,對比六月初只佔用公立醫院400張床,現時已佔用1100張,重症嚴重病例也從之前十幾二十起,增至目前的50起,死亡病例亦有增加。他同時更擔心醫護人員可能會染疫,影響人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至於免疫屏障方面,盧寵茂說,不能單憑單一概念,因免疫會隨時間下跌,若有變種病毒,接種疫苗以至上一波確診的免疫力或不足夠。

他解釋,新加坡人口結構及密度與香港不同,無法一概而論,香港仍有30%(約12萬名)八旬以上年長者未接種首劑疫苗,其染疫後死亡率高達16%。

盧寵茂說:香港冇可能躺平,要保護老人家同醫療系統。

冠病確診累計破158萬起

新加坡本波峰值未過

新加坡昨增9153起確診病例,含本土病例8691起,境外輸入病例462起,累計158萬9099起,破158萬起。

7月16日,本土病例七天移動增長率為1.03,與前一天同,意味著前一階段七天出現100起,本階段七天則出現103起。

《新加坡眼》推算,接下來幾天大機率在0.95至1.05之間波動。

從目前的數據走勢來看,新加坡本波疫情應該已經進入峰值的平頂階段,未來一周應該仍會繼續出現大幾千起的日增病例,但來臨的周二(7月19日)新增數據應該不會高於上周二。

我們曾多次提出,增長率會在1.0上下波動,直至達到群體免疫。所謂「群體免疫」,並非病毒不再傳染,而是傳染的速度放緩,重症率和死亡率維持在低水平,不會擠兌醫療資源,民眾並不驚慌,心態平和,維持正常的生產、生活、學習秩序。

昨天通報3起年長者死亡

總體病死率降至0.091%

衛生部昨晚通報3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450起,總體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092%降至0.091%。

所有新增3起死亡病例皆為七旬或以上年長者,分別病逝於本月14日、15日、16日。近期死亡人數和年齡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歷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維持在0.047%,與前一天同,為流感病死率的一半。

上述奧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劃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爾塔株,但死亡時間出現在奧密克戎波期間,所以我們仍劃入奧密克戎波統計。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絕大多數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強,病逝2人;德爾塔波和奧密克戎波則主要感染社區,病逝者大多是年長者,年邁體弱。

ICU重症降至17人

昨天ICU重症病房有17人,比前一天少3人;ICU病房占用率為4.9%。

按年齡分,七旬或以上年長者有12人(-1),六旬年長者有3人(=),40歲至59歲中年人有2人(-2);括號內數字為今昨日比較。

按病情分,ICU輸氧觀察有6人(-1),病危插管有11人(-2)。

在ICU輸氧觀察的6人當中,3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3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其中2人已接種加強針。

在病危插管的11人當中,1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10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並且皆已接種加強針。

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人口增至93%

過去28天,新加坡累計出現21萬1031起確診病例,其中99.7%為無症狀/輕症,0.2%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輸氧,0.03%曾是/仍是ICU重症,0.02%死亡。

在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下,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人口比例增至93%,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為78%。五旬以上人口已開放免費接種第二劑mRNA加強針。

昨天各級病患的疫苗接種情況如下:

社區陽性率27.86%

實際比例肯定更高

昨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當中,PCR核酸檢測陽性807人(9%),ART抗原檢測陽性8346人(91%)。

新加坡不做全員核酸檢測,而是讓民眾自行做抗原ART自測。抗原檢測雖然靈敏度不如核酸,但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避開集體檢測的風險,在已經爆發疫情的城市特別合適使用。

除了新加坡,還有很多國家也是採用這種模式。有些國家既不做全員PCR核酸檢測,也不做ART抗原自測,如俄羅斯、朝鮮。中國的香港特區本來也認定ART陽性為確診,但後來認為「假陽性」比例高,造成確診數據虛高現象,因此不再以ART陽性為確診,而必須經過PCR核實才算確診。

《新加坡眼》根據衛生部數據計算,新加坡陽性率為27.86%,換句話說,每10000人當中,有2786人確診。

衛生部多次指出,考慮到不少ART抗原自測陽性沒有上報,感染人數實際上肯定更多,總體陽性率肯定更高。有專家判斷,總體陽性率可能已經達到七八成。

陽性率越高,越接近群體免疫,病毒仍會傳播,但速度放緩、重症和死亡下降。當局制定政策考慮的不是感染人數,而是重症和死亡,並在醫療資源無擠兌風險的前提下,儘快儘可能大範圍的開放。

普通輸氧病患降至98人

普通住院病患增至656人

普通輸氧病患有98人,比前一天少1人。

在普通輸氧的98人當中,21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77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其中72人已接種加強針。

普通輸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隔離病房的普通型病患656人,比前一天增15人。

在普通型住院病患的656人當中,118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538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其中483人已接種加強針。

德爾塔感染病人0.8%需要輸氧,奧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輸氧的比例少於0.3%。

昨天合計1萬6357人出院/解除隔離。

境外輸入昨增462起

過去兩周,全球冠病確診病例飆升30%,歐美多地、東南亞興起了新一波感染。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在全球多地爆發新一波疫情的影響下,新加坡境外輸入病例新增462起,累計5萬3099起。

— END —

編輯:GJ


相关文章

  • 【方威捷性侵案】被揭和少女發生關係 以死相逼少女棄案
  • 同行眼紅下的暴力血案!乾糧店助手揮拳暴擊鄰店少東,致其顱骨骨折留永久傷痕
  • 貧窮限制想像!在新加坡看演唱會門票有多貴?LadyGaga3萬,霉霉5萬,火星哥近4萬
  • 新加坡租房全攻略!從房型選擇到避坑指南,這一篇全搞定!
  • 全球最大電池商寧德時代登陸港交所 帶動新股熱潮
  • 歡慶建國60周年 聖淘沙心之音推出娘惹主題裝置
  • 六名司機涉嫌撞後逃逸 明天被提控
  • 男子遙控飛機墜入校園險傷人 被罰7000元
  • 女神趁「休息日」走走享美食 粉絲分享捕獲「野生卡卡」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