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形象一向深入人心。
外國人為之嚮往,本地人引以為傲,但是最近一個中國留學生竟然拍到新加坡牛車水(唐人街),無比髒亂差!
他還稱牛車水可能是新加坡最髒的地方,引發本地網友熱議。
牛車水滿地垃圾?
“可能是新加坡最髒的地方”
根據本地英文媒體Asiaone的報道,一名在新加坡的中國留學生(帳號zeinsg)在Tiktok上面上傳了一個視頻。
拍到的畫面讓外國人震驚、本地人沉默。
《“這可能是新加坡最髒的地方”中國學生對牛車水的髒亂差感到失望》
(圖源:Asiaone)
視頻博主指出,隨著新加坡在新冠後期逐漸開放邊境:"街道變得更加擁擠,衛生標準很糟糕"。
鏡頭敏感的捕捉到這些畫面:
路邊被隨意丟棄的塑料瓶、塑料袋
喝完的飲料塑料杯,連同口罩、紙巾等物品一字排開丟在路邊
樓梯台階上還有類似於嘔吐物的神奇東西
小販中心室外區域的地面上是酒瓶子和用過的衛生紙
室內的食閣裡面也沒好到哪裡去,用過的一次性筷子塑料套、紙巾包裝等瑣碎垃圾隨處可見。
博主直言,雖然每個城市都有衛生死角,但看起來新加坡牛車水情況很嚴重,已經成為髒亂差的代名詞了。
他同時也提到自己曾在美國紐約生活過一段時間,那邊的拉法盛唐人街也是城市中比較髒亂的一個區。
因此,在視頻結尾處他意味深長地提了一句:
“大家在國外多多注意自己的素質吧。”
(以上截圖:zeinsg@Tiktok)
比牛車水食閣更可怕的是…
這個視頻目前已經有700多條評論了:
本地人也震驚於牛車水的衛生環境,在嚴刑峻法下到底是誰在扔垃圾?
真的假的!!……這是新加坡!!??
過去幾十年的努力毀於一旦。
誰啊!誰是罪魁禍首?為什麼政府不派執法者來管管這些人?
因為沒有人認真對待投訴?應該把它升級到向議員投訴... NEA(環境衛生局)的人應該蹲在那裡抓人罰款…
還有人說,牛車水食閣不是最髒的,如果去過地鐵站的公廁,才是一個真正難忘的經歷。
直到你進了地鐵站的廁所,才是真正難忘的經歷。
-男廁所有怪叔叔盯著你尿尿...
-爬滿了小蟑螂
還有人說,他在附近工作,早就注意到衛生狀況、決定以後都不去那邊吃飯了。
我在這附近工作,再也不會去這個市場和2家咖啡店吃飯了;食客留下的垃圾隨處可見,托盤沒有歸還,食物殘渣在地板上。
高贊的幾個留言認為不是牛車水這個地方的“鍋”,以前不是這樣,最近這種衛生狀況應該跟外來人口多有關係。
還有人為“垃圾到底是誰扔的”,吵了起來。
(圖源:tiktok評論)
不過我們翻翻過去的新聞,牛車水附近的食閣不是第一次因為“髒亂差”上新聞了,很多媒體都報道過。
早在2016年,Stomp(海峽時報旗下媒體)報道:帶朋友來牛車水小販中心吃飯,環境髒得讓人丟臉。
(圖源:stomp)
"我把我的日本朋友帶到牛車水市場,他問為什麼這個地方這麼髒。對一個新加坡人來說,這很不公平。”
"另外,沒有看到清潔工人在打掃這個地方。大約45分鐘後,才有一個清潔工開始打掃。"
另外今年3月份,媒體也曾報道過,開始“自己歸還碗碟計劃後”,牛車水小販中心好像更亂了……
(圖源:theindependent)
由此看來,新加坡牛車水的衛生問題由來已久,因為最近開放之後遊客和外來者變多,衛生情況更加惡化了。
希望很快當局能有措施出台,保住“花園城市”的名聲。
“濾鏡碎了一地”
新加坡這些事來了才知道
很多人看了曝光視頻,說對新加坡的花園城市的濾鏡碎了。
其實,很多時候由於新加坡的對外形象太好,人們在來到新加坡前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想像中的新加坡“高大上”
(濱海灣夜景)
現實中的新加坡“老破舊”?
(荷蘭村)
這些來了新加坡才知道的事情你中招了嗎
有衛生死角
新加坡的大環境很不錯,大部分地方是很乾凈的,但也有不少衛生死角,或者公認比較髒一點的地方。
曾經《海峽時報》發起了一個調查,新加坡人公認最髒的幾個地方有:
圖源:海峽時報
小販中心 - 全島各處都存在著一定的衛生問題
大型活動後 - 免不了會有一些垃圾
濕巴剎 - 就是我們俗稱的菜場,往往跟小販中心連在一起
【2】
低犯罪率不等於無犯罪
一些自媒體把新加坡描繪成零犯罪的天堂,這也是不準確的。
低犯罪率不等於無犯罪,只要關注新聞就知道,打架、搶劫、謀殺、強姦等案件都存在於新加坡。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前兩天有個韓國主播在新加坡旅遊直播,突然亂入一個本地阿姨跟她聊天,最後還善意地勸她不要穿這麼性感。
“新加坡很安全,但你肯定不想被印度人強姦吧?”
“包括孟加拉人那些,所以你不要穿成這樣,OK?”
雖然阿姨說話很誇張,但是相信她是善意的。
前段時間新加坡確實有個32歲的本地華人女生,被兩個南亞客工拖到高架橋下,強姦了……
(圖源:CNA)
【3】
很多小蚊蟲
新加坡地處熱帶,蚊蟲天然就多,但是由於官方經常噴藥滅蟲,讓你感覺沒那麼多~
但是如果你不幸租到一些老房子,房屋衛生不夠好,房東維護不夠的話,螞蟻小強泛濫也是分分鐘的事。
前段時間我們採訪過,一個小妹妹說她來新加坡最不適應的就是蚊蟲:
“一天能打死十幾隻。”
不過,如果你曾見識過廣東的大蟑螂,那麼來新加坡感覺應該還好。
【3】
本地人的“迷信”
新加坡華人,真的有點“迷信”,習俗和講究真不少。
眼看又快到農曆七月“鬼月”了,一整個月你可以見識到全城燒紙,煙霧繚繞的盛況。
(圖源:hype&huff)
“鬼月”的禁忌也是人人都遵守:不搬家、不裝修、不婚嫁~
那些時光停滯的角落
很多人想像中的新加坡,是濱海灣一帶的高樓大廈。
其實不然,新加坡有很多街區和鄰里商店,都給人一種90年代或者縣城的感覺。
(圖源:thesmartlocal)
許多組屋樓下還有那種古老的修表店,雜貨店。
(圖源:assemble papers)
【5】
英語,不是你想的那樣
你想像中的新加坡,是人人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還是大家都會說華語?
其實兩者都對,又都不對。
你以為“雙語”是中英雙語頻道,其實是一句話裡面有普通話、英語、福建話混雜的奇葩語言系統。
Wah lau—— 一種類似於“臥槽”的感嘆語……
(以上截圖:youtube@clicknetwork)
講價的時候不說Can you give me a discount?可以給點折扣嗎?
而是簡單粗暴的說Eh,cheaper lah 便宜點啦!
抱著來新加坡學英語想法的人,真的要想好,一邊學英語一邊還得學會甄別哪些能學哪些不能學。
【6】
新加坡沒有時尚
新加坡是個城市國家,沒有農村,人人都是“城裡人”。
你想像中的新加坡人都是INS上的時髦博主,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裡最流行的單品是十年不變的夾腳拖鞋,無論男女都是T恤短褲上街,樸素的讓人意外。
有個新加坡朋友調侃說:我最漂亮的衣服,就是上班的通勤裝。
(新加坡大叔進金沙賭場也穿短褲拖鞋)
【7】
上學“卷生卷死”
好多人跑到新加坡來,覺得可以鬆一口氣,過過躺平的生活就錯了。
作為亞洲最繁華的國家之一,新加坡靠的是任人唯賢、精英教育立國,那你覺得這裡上學“卷不捲”呢。
(圖源:陳振聲FB)
在教育改革之前,小學三年級就要分流、六年級面臨人生第一次大考“小學離校考試”,按成績上中學,再繼續快慢班分流。
難怪新加坡補課成風,是一個巨大的產業,早在疫情之前新加坡就有90%的家庭給孩子補習。本地媒體統計2018年間,新加坡家庭在補習上的花費高達14億新幣。
(圖源:CNA)
雖然孩子一旦考上大學,都是好大學,亞洲排名前列;但考上大學並不容易!新加坡大學升學率只有25%!
【8】
人多,喜歡排隊
新加坡地方小人多,人們又比較守秩序,所以排長隊是常態。
你會看到吃飯排隊、購物排隊、遇到什麼活動更是排成人山人海。
在新加坡你無法體會到歐洲那種距離感。
【9】
新加坡式社恐
如果你是一個社牛,或者熱情的北方人,來到新加坡可能會被潑冷水。
吃飯搶著買單? —— 不存在的,準備好AA,包括情侶之間。
讓鄰居幫你收快遞? ——死了這條心吧,小編3年和鄰居說話次數不超過十句。
在地鐵公交車上大聲打電話? —— 準備好接受路人異樣的眼光。
【10】
舊式組屋槽點太多
新加坡從60年代就開始建公共住房組屋了,現在還存留大量70、80年代的組屋。
這些房子由於年代久遠,不管是設計還是設施都一言難盡。
來了新加坡你才會發現,有一種高難度曬衣服的方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另外這種舊組屋,總有一兩個窗戶是靠走廊的,別人路過把你家看得清清楚楚。
很多人為了隱私,必須總拉起窗簾或者乾脆封死窗戶,導致這個窗戶形同虛設。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虱子。”
新加坡長年出現在各種國際第一的榜單上,但是新加坡不是完美的,這裡還有很多、很多在主流媒體宣傳中鮮少提到的生活細節。
(新加坡芽籠:另一個“亂”的代表地)
這些特色無法一概而論是好還是壞,但可能與人們的設想完全不同~
南洋小島國到底是什麼樣,只有在這裡生活過的人最有發言權。
還有什麼來了新加坡你才知道的事呢?歡迎椰友們留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