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東部的樟宜灣海域將展開填海工程,填海面積約900公頃,工程預計今年內展開,完工後可用於發展基礎設施。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7月22日答覆《聯合早報》詢問時說,在樟宜灣(Changi Bay)展開填海工程是為了應付新加坡未來的土地使用需求,目前仍在探討填海地段的具體用途。
(蔡家增攝)
900公頃的面積超過10座新加坡植物園的大小。填海地段在丹那美拉海岸路旁,靠近樟宜機場、樟宜海軍基地和樟宜展覽中心。
作為負責展開填海工程的政府機構,建屋局早前委任諮詢公司展開環境影響評估,研究剛於今年完成。
公眾可從7月12日至8月8日間預約到建屋局中心閱讀完整報告,並提出反饋。當局也已就這項工程徵詢自然保護團體的看法。建屋局會在工程展開前,仔細檢討和考慮所有反饋。
根據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填海計劃或分四個階段進行,首階段工程包括建造預製場地及填沙,預計今年展開。四個工程總計或耗時20年。
建屋局說,樟宜灣填海工程屬於長期項目,竣工時間有待評估,並且取決於新加坡的土地使用需求。
環評報告指出,工程初期興建預製場地時,須清除約7.2公頃的沿海植被、灌木叢林和綠地。這部分工程結束後,把所有建築和器材等都移走,地面鋪上草皮,假以時日將恢復原來的青蔥面貌。
建屋局引述環評報告說,只要落實適當措施,工程不會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也不會導致跨境影響。當局會採取報告建議的所有措施,並落實環境監測與管理計劃,以降低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這次的填海地段在新加坡領海範圍內,環評報告提出的一系列建議,包括在動工前把較為罕見的珊瑚品種遷移至其他水域。
建屋局說,所有填海項目都須遵守嚴格的審批流程,而且須進行環境研究以評估對水質和海洋生態等造成的影響,必要時採取緩解措施。
市區重建局受詢時則說,當局希望在機場周圍打造結合生活、辦公、玩樂與學習的樟宜區。2030年土地資源規劃書已列明樟宜灣填海地段,當局會因應未來需求完善這塊土地的用途。
學者:不太可能 發展為住宅用途
根據國家發展部2013年發表的2030年土地資源規劃書,這次的填海地段被列為保留地段,並未註明發展用途。
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與城市研究院院長程天富受訪時說,填海地段靠近樟宜機場以及樟宜空軍基地,考慮到建築高度的限制、噪音問題等,不太可能把它發展為住宅用途。
程天富說,如同德光島的圩田(polder)項目,新填海地段或也能作為東部海岸線的防護措施。
「這有助於避免樟宜機場和空軍基地這些重要基礎設施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這方面的建築經驗下來也能運用到『長島』發展項目中,除了建造住宅也為海岸線提供防護。」
在新加坡長遠發展圖景中,日後從濱海東到樟宜可能填海建造「長島」,既保護海岸線,也發展住宅。
程天富說,新填海地段的其他用途還包括建造與機場運作相關的倉儲或物流設施,或作為會展中心等。
文:林慧敏、黃貝盈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