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V女不胖
編輯 | 牛油果冰沙
從中國搬到新加坡之後,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的原因,感覺全家大大小小總是在生病。
但一般也就發個燒、拉個肚子,幾天就好了,我也不太放在心上。基本都自己在家康復,不會去診所或者醫院。
養個孩子哪能沒病沒痛的,二胎媽媽當了四五六年,心態早就被磨鍊出來了,這點小事兒哪能放倒無所不能的二胎媽媽
哥哥突然胸口痛
可前段時間,哥哥忽然跟我喊胸口痛,喘不上氣,這讓老母親緊張起來了。
因為老母親之前也常常會有心慌心悸的情況,甚至嚴重到需要緊急送醫院。看他經常大喘氣的樣子,總免不了有些擔心,就怕有什麼遺傳問題。
有天晚上,臨睡前給兄弟倆講完故事準備睡覺,哥哥還是斜斜地靠坐在床頭,沒有躺下。一問才知道,他又胸疼喘不上氣了。我想了想,決定第二天請假帶他去做個檢查,一直這麼難受也總不是個辦法。
當下給哥哥揉了揉胸口,又教他大口呼吸平復心率,問他有沒有好點?回答還是很難受。
這時候老母親有點心急了,想到自己以前的不適,就特別害怕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他身上。畢竟他還那麼小,要是真的有了什麼器官性問題,老母親恐怕是會要瘋……
去KK看急診了
跟爸爸商量了一下,決定還是送他去KK急診,雖然隊友覺得沒必要,但拗不過我的堅持,還是打車把娃送到了KK。
晚上的KK依舊是燈火通明,等候室里充滿了各種抱著孩子神色緊張的家長。隊友和哥哥在醫院等候,我在家一邊陪著弟弟一邊在擔心,是不是要做很多檢查?會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這個時候我忽然想起,到了新加坡這麼久,我還沒有給哥哥買過醫療保險!
今天這麼一套檢查下來,又是掛的急診,估計帳單要爆掉,常常看到在新加坡看病收到幾千幾萬新幣帳單的案例,想到這個,我更慌了……
我承認那個時候的自己,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理智和冷靜,沒有辦法客觀的分析現狀做出最優選擇,整個人充斥著矛盾與糾結。
我一邊擔心孩子的健康問題,生怕他有什麼問題;一邊害怕收到無法負擔的醫療帳單。
要是真的查出來什麼問題,就肯定不是小毛小病了(雖然這樣的可能性其實並不高,因為哥哥的症狀沒有很嚴重,但緊張讓人失去理智,老母親這個時候已經有些神智不清了……)
先買保險還是先看病?
最後,焦慮又糾結的我開始跟爸爸商量:要不,咱先回家?等我這幾天給哥哥先把保險補上了,咱再去檢查?
反正哥哥的症狀,好像也沒有到要立馬看醫生做檢查的程度……(妥妥打臉,仿佛剛才著急上火,說要送急診的人不是我)
溝通的後果,當然是被隊友狠狠地打醒:來都來了,今天就乾脆檢查完再回去。不然回到家,依舊會為了哥哥的身體擔憂不已,還要折磨好幾天。不如今天檢查完求個心安,也省得後面再提心弔膽。
事實證明隊友最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一套心電圖和胸片檢查下來,醫生說娃健康得不得了,沒有任何問題。至於胸痛喘不上氣的問題,可能是肌肉痛,以及在悶熱環境下長期戴口罩引起的呼吸不暢。
家裡大小倆娃,對戴口罩這個規矩守得特別好
回想平時哥哥在戶外運動時也時常戴著口罩,長期呼吸不暢可能的確造成了一定影響,引起了這些症狀。
當天醫生也開了緩解肌肉疼痛的藥水,說哥哥要是疼得厲害的話,可以適當喝些藥水來止疼。
娃在醫院做了個檢查,回來活蹦亂跳的,啥症狀都沒了,仿佛去醫院是去玩兒了一樣
帳單竟然只有100多新?
等隊友帶著孩子回到家,讓我長舒一口氣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健康沒問題,還有帳單的問題。
我懷著開獎的心情打開了帳單,做好了看到4位數帳單的準備。結果,就幾百塊!還有部分政府補貼cover了(推測是學生所以能享受這個福利?),自己出的只有100多新。
這心情,簡直像坐了過山車一般刺激。
反思——我要買保險! 不能再「裸奔」了!
事後我在回想整個事件的時候,也做過自我反思,很是後怕。
幸好孩子沒事,倘若那天晚上,隊友真的聽了我的話,沒做檢查又把孩子帶回家,萬一真的有個啥問題,卻因為我的「摳門」而延誤了孩子就診,那才是我真的要自責一輩子的事情!
而我在面對孩子不適的時候,也沒有保持應有的冷靜。客觀的說,當天哥哥的症狀並沒有很嚴重,我之所以那麼緊張,是因為自己有過相關病症,過分擔心他,才反應過度。
隊友帶著哥哥就醫的時候,也提到了我的心臟問題,並詢問兩者是否會有關聯。醫生很簡單地問了句:媽媽已經(因為心臟問題)過世了嗎?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後,醫生表示那這就不是個問題。
看來,真的是我反應過度了
但正是這一次半夜求診的經歷,真正讓我意識到,在新加坡擁有一份保險的重要性。
初到新加坡的時候,我總抱著一種僥倖的心理,覺得自己和孩子不太會生病,一般也就是個頭疼腦熱,頂多診所看一下幾十塊也就解決了,從來沒有預想過會有需要真正面對疾病風險的時候。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現在認真想一想,作為一個外國人,在新加坡真的「裸奔不起」啊!我很快聯繫了保險經紀了解相關事宜,並且正式將全家人的保險購買提上了日程。
保險怎麼買?
生活其實就是這樣,充滿了驚險刺激,與其抱著僥倖心理「過一天省一天錢」,倒不如踏踏實實早日給自己和家人一份保障,才是真正對自己和全家負責。
後來我也發現,雖然新加坡本地人有Medishield可以付醫療費用,但也經常會為自己額外配置保險——最基礎的就是住院險和意外險,不但可以覆蓋高額的帳單,也可以cover大部分索賠的場景。
這兩個保險,在新加坡基本上是人手一份的。除此之外,家裡經濟收入的頂樑柱也是會買人壽險。
來源:8視界
建議從中國來新加坡的小夥伴,來這裡第一件事,就是配上住院險和意外險。生病可以放心看,不用怕動輒成千上萬新幣的費用清單。
住院險一年費用幾百新幣起,豐儉由人。意外險每年只需要100多新,不僅保意外的摔傷、扭傷,連登革熱、孩子的手足口這些,也是可以保的。
給倆皮小子買好保險,就可以放心帶出去玩啦~
至於我們平時說的門診醫療險,只能通過公司購買,個人是沒有資格去購買此類保險的。也就是說,平時的頭疼腦熱去診所,只能自己承擔診療費用,所幸這類症狀自己大都也能解決,求醫頻率不會太高,二來即便就醫,這部分費用也不會太高,還可以自己負擔。
我很慶幸,孩子是健康的,也感謝隊友當天的堅持讓孩子做完了檢查。雖然有了保險,但我期望自己和辣媽的每一個讀者,都能健康平安,永遠不要有用到保險的那一天~
作者:V女不胖,從申城到獅城的二胎媽媽,資深打工人,半路working-mum,新手全職太太。
必要的基礎保險
家庭必備保險的購買順序:
1)住院保險
2)意外保險
3)人壽保險(包含重疾,身故等)
有富餘,可選擇:
4)儲蓄理財保險
一項項講為何要買,後面再跟大家講如何篩選、購買的注意事項。
住院保險
這是肯定全家都要購買的,即使作為公民可以用公積金來支付部分,也還是有需要自己付費的部分。先把住院險安排上,生個病就能安心治療,不用太擔心自己要支付巨額的醫療費。
不過,目前新加坡所有新的醫療保險,投保者至少必須承擔5%的總醫藥費,一年上限是3000新。
如果不買,娃一個肺炎住院幾天,就能好幾大千甚至上萬新。闌尾炎手術,也是幾大千新哦~還有粉絲說,自己做了個痔瘡手術花了26000新。。。
不信你看!
意外保險
意外險的價格並不高,但是食物中毒、運動受傷、骨痛熱、意外跌倒扭傷啥的都有保,小孩子還可以保手足口。
*具體每個公司有所不同,得看清楚細則
對於大人來說,還可以給予每周的現金補助,甚至可以賠付你受傷期間小孩的教育基金、貸款,補償受傷在家休養時損失的收入。
人壽保險
有人會疑惑,有住院險和意外險不就夠了,為什麼人壽險也是家庭的基本保障呢?人壽要買的話,家裡應該先買給誰?
一般來說,人壽保險先買給家裡的頂樑柱,主要賺錢的人,就算家庭暫時沒有收入了,人壽重疾險的賠付也可以保證家庭生活水平不下降太多。
人壽險我們這裡分重疾和身故保障兩個部分說。
重疾保障
住院險只能報銷住院期間的醫療費用,而如果患上重疾,日常也是需要治療和看護的,重疾險就能夠在你患病時提供一筆資金,保證得到最好的日常治療。
現在的重疾保險,很多公司的方案會更人性化,側重早中晚3期賠付,保障方面更全面。
還可以用重疾險賠付,請專業護士上門看護
身故保障
作為一家之主,肩負著責任與義務,是否擔心「革命尚未成功,萬一我倒下了,妻子兒女該如何被照料?」
身故保障的考量基礎,是確保你愛的人們能在艱難的日子裡平安度過,再次啟程。
如果不知道自己家具體買多大額度的人壽保險合適,可以參照以下兩種算法:
1. 保障額度與尚未償還的貸款總額大致相等,確保家人不會因為突然失去經濟支柱而一貧如洗。
2. 家庭負債少的小夥伴們,可以預估一下孩子長大成人之前所必需的生活成本和學習成本。
買保險需要注意的事項
買保險也不是件容易事,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明明已經買了保險卻報不了」、「保險竟然還規定了住哪種醫院,住錯病房等級虧大發了」等等狀況。
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Q什麼時候買?
A意外險很便宜,一年一買,可以立刻買。
住院險,確定自己要長居新加坡了就馬上買。人壽險,開始工作了,手頭有點盈餘了就可以開始買,30歲左右買已經不算很早了。
一定要在健康的時候買保險,千萬不要等到身體出現異樣才臨時購買,大部分保險公司在保單生效後都有一個「等待期」以防止惡意騙保,在這期間進行的理賠可能會被拒絕哦!
Q怎麼看保險合同,才能看懂?
A一份合同最重要的是保障範圍,即在多長時間段內,保險公司承擔什麼樣的保險責任。
-對重疾險而言,保障的疾病有哪些?
-不同疾病的賠償金額是多少?
-不同年齡的賠償金額是否有區別?
-如果是多次賠付的話,疾病是否有分組、兩次疾病之間的時間間隔要求等。
簽保險合同前仔細了解保險的分類、保單的權益範圍,避免明明交了錢投了保險,在生病的時候才發現不能報銷,需要自費。簡直欲哭無淚。
保險的主要作用是疾病或意外後的保障,所以,我們買保險就要看清楚保險的具體條款。
Q到底要花多少錢去買保險?
A一般來說,占總收入比例的10-20%,這個因人而異。有些人因為有13薪,所以會用13薪的方法來計算保費的金額。
Q一家人買保險的順序怎麼排?
A都說「百善孝為先」「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可能是基於這樣的概念,很多家長都是優先給父母、孩子買了保險,自己卻在「裸奔」沒有絲毫保障。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對於這種購買方式,你可能買錯啦!
父母和孩子當然可以也需要買保險,但是從經濟的角度而言,要做好家庭保障,必須先完善家庭經濟支柱,也就是我們自己的保險,再去考慮其它家庭成員。
畢竟經濟支柱才是保證家庭正常運作的人,只要能夠保證我們的收入不受影響,就有足夠的能力來保障整個家庭的幸福。
Q一樣的險種,誰家便宜折扣多買誰家的?
A純粹比價格,雖然很直觀,但是不一定合理。比價格這件事也是非常有講究,肯定是要拿同類型產品比價格,價格差異伴隨屬性差異,而屬性優先於價格。
同等屬性如何比價?可以多對比幾家,找信任的保險經紀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最真實需求,讓保險經紀幫你制定數據分析表,這樣才更能分析出哪個真正是「性價比」高。
Q我先買理財型的保險,用「錢生出來的錢」再買住院等保險。
A浪費大量預算卻毫無保障。
一般情況下,理財型保險,還是建議家庭在經濟預算充足後再考慮。
尤其是在基本保障險都沒有的情況下,如果因為關注理財,白白浪費大量預算在理財險上,那才是最浪費金錢和精力的,一旦產生問題,絕對追悔莫及。 總而言之,最優的家庭保障配置絕不會被單一某種保險完全覆蓋,應該把完善基礎保障放在首位,再根據個人需求選擇是否疊加返還型保險和投資型保險。
Q公司給全家買了保險,自己還要買嗎?
A一些福利比較好的公司,會為員工以及家屬購買保險,其中會包含門診、住院、牙醫等等。所以一些成人(特別是家裡的頂樑柱)會忽略掉,自己還要額外去買住院險嗎?
我問過很多做保險的朋友,他們都分析需要買。以下幾個原因:
1.需要具體了解公司給員工買的保險的報銷額是多少,有一些住院保險只報銷2-3萬而已,一旦有大病,這個金額完全是不夠用。
2.就算公司買的保險金額高,沒有人可以保證一輩子只在這間公司工作不跳槽。如果在離職期間需要住院,那個時候臨時再去買商業保險,就為時已晚了,所以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也有風險。
Q親朋好友來新加坡旅行或暫住,怎麼買保險?
A可以先買略長於行程的旅行險(甚至有長達1年的旅行險),一般門診費用都在報銷範圍內,頭疼腦熱去看個醫生也不會有後顧之憂。
父母幫忙帶娃呆的時間長,也可以疊加購買意外險,貴一些的意外險包含的報銷項目還是挺多的,一年一買,也很安心。
買保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有誠信的保險經紀,說出自己的購買需求,量身定製保單。 如果他說的你不懂,或者不夠具體,沒事,新加坡優秀的保險代理還蠻多,可以多了解幾位~
好啦,今天的保險乾貨科普到這裡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