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刷屏,剛剛被人接走!新加坡107歲老人比他還猛!來自中國福建,養大11個孩子

2022-07-27

今日疫情快報

7月27日截至中午12點

新增病例,今晚更新

點擊預約直播

“二舅”突然火了,連新加坡朋友圈好多人在轉發!

(圖源:微博熱搜)

所以二舅到底是誰?

在新加坡,我們也見過無數個這樣的“二舅”

二舅人生故事刷屏朋友圈

網友感動爆哭:治好了我的矯情

一位視頻博主@衣戈猜想發布了一個傳記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視頻截圖來自:B站UP主@衣戈猜想 )

通過平淡的旁白與畫面,記錄下二舅苦難而飽滿的一生。

小時候他打針打瘸了,但自學木匠手工活,過出了平淡又不平凡的幾十年。

期間有一些說不明道不清的感情生活,但最後又沒有結局,二舅最終還是一輩子光棍。

他收養了一個孩子“寧寧”,把孩子好好養大,還拿出十幾年積蓄拿來給她在縣城買房。

好在寧寧也很孝順,年老的二舅回歸農村,66歲老漢照顧88歲老母親,給村民修電器和家具。

聽起來就像很多空巢老人一樣,不過畫面展示出他每天過得其樂融融。

雖然他沒能像很多同齡人那樣有單位分的房子、國家發的退休金,但他也不怨天尤人,在有限的環境和條件里讓自己過上安逸生活。

整個故事處處透著不圓滿,但又句句真實。

就像作者說的,二舅從小就抓了一手“爛牌”,但是努力打好:“他在掙扎與困難中表現出來的莊敬自強,令我心生敬意。”

短短兩天,視頻就登上了B站熱門第一,播放量突破1900萬!實時在看人數一直保持在3萬以上!

有人說二舅火了,他應該出來搞直播。

關於這些言論和建議作者最近統一回復了,讓人十分尊敬:

“謝謝大家的關心……美好的故事就應該有個美好的結尾,就讓二舅安安靜靜的陪姥姥生活在那個小山村吧,這就是這個故事最美好的結局。”

(微博@衣戈猜想)

看多人大喊“看哭了”、這就是“平凡的世界”、“活著”!

“上帝給二舅關上了一扇門,二舅自己打了個三室一廳!”

有網友說像自己的大舅,出生不好但腦袋聰明,做木匠活一看就會,但是自己大舅運氣好趕上恢復高考,成為一名985大學的教授。

“像我家的XX”這種留言蜂擁而至,原來每家都有一個“二舅”,在大時代下過好自己的小生活。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有運氣,但是努力不抱怨的人生總是不會太差。

年輕人開始反思自己,手腳健全為什麼還怨天尤人、不思進取。

就像視頻的標題一樣《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在人生幾十年的長河裡,在時代歷史的滾滾浪潮下,“精神內耗”顯得無比矯情。

“二舅的故事真的好,讓人看了快樂。我悟了,精神內耗說白了就是不接地氣。”

“謝謝,真的謝謝,我想像二舅一樣,不問來路,不記歸途,當最快樂的人。”

(以上視頻截圖來自:B站UP主@衣戈猜想 )

新加坡有無數“二舅”

等著你去發現

每一個平凡人背後都有故事,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二舅”,可能只會想:

“欸,一個瘸了腿的老頭。”

看完博主視頻你會改觀,大嘆這是平凡的浪漫。

其實,新加坡有無數像“二舅”這樣的老人,可能是食閣里端盤子的老阿姨,也可能是開計程車的老人。

你起初見到他們,可能會想:

“咦,這麼大年紀了還在工作?”

“我老了可不能像他一樣。”

但是我們最近採訪了一批自食其力的老人,他們不覺得自己苦。

78歲開雪糕攤

不問孩子要一分錢

(點擊看視頻)

有個78歲老人退休後開始開雪糕攤,已經開了十幾年,主要賣新加坡傳統的麵包或餅乾夾雪糕,每個只要1.5新幣。

根據採訪,他表示自己全年無休,每天從早上9點開到晚上6點多,和上班族的時間幾乎一致。

這個小攤讓他在退休後還能夠自食其力、不要孩子給贍養費,他覺得很自豪。

我們注意到大爺手上還戴著霸氣的大手錶和金戒指。

【2】

80歲開修鞋攤

養大了8個小孩

(點擊看視頻)

還有一個80歲的老人,在牛車水開修鞋攤,白領上班族排隊找他。

修一雙鞋收8新、10新,每天能有上百新幣的收入,靠著這門手藝也能月入2000多新幣。

老人還分享了他自己家中的情況,8個孩子,有4個都選擇沒有結婚,說起這些他並沒有帶任何感情色彩似乎認為這是很尋常的事。

【3】

子承父業經營古幣店

“只是為了賺錢”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點擊看視頻)

有些人就算不喜歡,也會接手家裡的事業,原因很接地氣:賺錢。

這個75歲老人說自己的喜好是“玩石頭”,但是父親留下了一家古玩古幣店,他也就接手來做了。

開店時間十分任性,每天只開6個小時,從11點至17點。

生活是第一位,自己的喜好不是那麼重要。

網友看了這期,都說新加坡老安哥好接地氣,就是為賺錢怎麼了~

新加坡的制度不養閒人,也鼓勵老人就業,從另一個角度說老人也有很多工作機會。

即使有公積金養老,很多老人還是希望能出去工作多賺錢點或者與社會接觸。

新加坡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曾發帖為媽媽慶祝節日,母親的制服卻引來熱議。

他是大名鼎鼎的政界精英,妥妥的高收入人士(媒體報道年薪保底38.5萬新幣,約人民幣192.5萬),媽媽還一直在麥當勞打臨工!

畢丹星說,媽媽是自己提出要去麥當勞打工這個想法,因為她想要讓自己一直保持活力和韌性。

和很多閒不下來的新加坡老人一樣。

即使到了退休年紀,他們也不想成天“廢”在家裡,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為新加坡變得更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下南洋的精神不滅

來自中國,107歲的她子孫滿堂

新加坡的很多華裔老人往上數都是從中國來的

下南洋是近代中國持續時間最久,規模最大的人口流動,廣東和福建沿海一帶老練的農民、小商人、吃苦耐勞的勞工和手工業者因為種種原因前往東南亞。

(1930年的新加坡河)

南洋華人依靠吃苦耐勞的性格和拼搏精神,落地生根。

有些最終成為東南亞富人的代名詞,在獲得了穩定富裕的生活以後,他們很多還會回饋家鄉。

有些普通人即使沒有功成名就,也在東南亞站穩了腳跟,開枝散葉留下無數子孫後代。

(下任總理黃循財的父親,最初來自中國海南)

昨天新加坡本地媒體《新民日報》報道了一位老人去世,她享年107歲,就是無數下南洋華人的縮影。

她,瑞蘇張,出生在中國福建安溪,小時候隨養父母來到東南亞。

往前推算,幾乎是一個世紀前移民到新加坡的中國人。

在新加坡長大結婚後,她先後生下11個孩子,包括一對雙胞胎。

她81歲的長子說,母親通過勤勞節儉把所有的孩子都養大了。

小時候他們一家住在Jalan Kong Kuan的一個甘榜(農村),也就是目的Bukit Panjang一帶,現在已被重新開發為組屋區。

(示意圖:1963年大巴窯附近)

從1960年代到1990年代,他們家養豬並經營一家麵包店。

一張家人提供給媒體的照片顯示她真的是子孫滿堂。

照片里還沒包括所有人,她的家人有已故的丈夫、11個孩子、32個孫子女、31個曾孫子女和5個曾孫子女。

(以上圖源:《新明日報》受訪者提供照片)

她的丈夫在2000年去世,享年93歲;在她去世前,她與她的第二個兒子一起生活。

即使瑞蘇張已經100歲了,她仍然堅持每天在組屋樓下散步。

這位已故的曾祖母因為年輕時體弱,在丈夫的建議下每天喝一點酒,一直到晚年還堅持每天喝一點點葡萄酒,喜歡用榴槤配米飯吃。

107歲,放在全世界也是罕見的高壽。

如果有人把她的一生寫出來,一定是比“二舅”的故事還要精彩~

最新:二舅離開農村了!

“生活本來就是這樣”

我們再說回“二舅”,這個普普通通的歸隱鄉村的老人在視頻爆火之後,有點小困擾。

那就是“太紅了”

目前這個視頻播放量已經近2000萬,巨大的流量也引起人們巨大的好奇心

據說文中雖然沒有提到“二舅”的具體坐標,但是萬能的網友就是找到了 ——一個位於華北地區的小村落

博主“衣戈猜想”也沒想到會引發這麼大的轟動,他拍攝契機只是闊別三年帶妻女回了一趟老家。

他本人和二舅都並不想收割這一波意外的流量,今天上午,博主發布動態稱已經暫時將二舅和姥姥轉移進城。

(微博@衣戈猜想)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去追捧“二舅”,他只是一個平凡的老人,作者在視頻中也只不過還原了他的一生。

作者在一個採訪中提到,二舅人生不算順利,所以視頻中他有意地在每隔30秒或者1分鐘,用一些語句讓大家笑一笑

比如形容二舅老屋有多老,說“建它的時候還沒美國”;

殘疾後的二舅不願意回去上學,是“像一位斷了腿的臥龍先生”;

在北京時的二舅給別人打雜,但是意外收穫了領導的“搓背”等等。

因為現實中本來就是這樣,二舅在經受所有的苦難的時候,他某一天也會因為某件事情而很開心,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到處都是“二舅”,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希望大家都不要去打擾這位普通老人,尊重他“並不想紅”的意願~

也不要隨意去評價別人的選擇、為他人的人生成敗下定論,畢竟“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相关文章

  • 真實記錄,我在新加坡受鞭刑的全過程!要向執行官說「謝謝」
  • 最新一輪CDC優惠券派發!皇后手把手教你拿,再附上各大超市釋出的好康!500元這樣花~💸
  • 新加坡建築公司注意了!必須註冊CRS系統,否則無法申請WP/SP!
  • 比爾·蓋茨盛讚:新加坡確實令人讚嘆,迫不及待想再來
  • 新加坡打工人要更加努力了
  • 新加坡外觀專利申請指南
  • 四海傳福 新加坡這家百年醫院,為何以閩人的名字命名?
  • 冠病永遠在你我左右 當局苦口婆心,人們卻漫不經心?
  • 比爾·蓋茨新加坡對話:當AGI重塑教育未來,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