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期间,本地教师须适应网上“居家学习”的教学模式、还得观察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又时而兼顾一些家长的询问,没有身兼多职的能耐,可能长久下来很难吃得消。
教育部长陈振声7月5日在国会书面答复议员提问时说,教育部正同公共服务署合作,检讨教师、辅导员和其他教育部官员的工资。
教育部上两次检讨教职员薪金框架,分别是在2015年10月(当时薪金上调4%至9%),以及2012年9月(当时薪金上调5%至15%)。
2021年本地教师的平均工作时数达每周53小时。(海峡时报)数月前,陈振声也同样通过书面答复的方式揭露,若不涵盖学校假期,2021年本地教师的平均工作时数,与2019年疫情前相比多了两小时,达每周53小时。
另外,数据也显示,过去五年每年约有2%的本地教师辞职。
虽然无从得知究竟有多少教师是因为疫情期间工作量激增而辞职,但按“教师离职率维持在低水平”的官方说法,这似乎不是教师离职的“推动力”。
有经验的师资大批“出走” 在香港,教师离职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目前,香港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共有7万名教师。不过,近期的几份调查及报告皆显示,香港教师离职率有升高的迹象:
当地教育局于是陷入了两难:
不只要找到足够教师填补空缺,还得聘请有经验教师来解决资深师资流失的情况。目前唯有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解决燃眉之急。
香港教育大学学生事务处处长甄玉媚告诉《南华早报》,学府在聘请应届毕业生方面变得更积极。
“根据我们大学的就业调查,超过七成主修教育的受访学生中,在毕业前就找到了教职工作。相较之下,2019年只有30%、2020年则有50%。”
调查也透露了新上任教师的起薪:介于3万1300港元至3万2700港元(约5500新元至5750新元)。
专家:香港社会剧变是教师离职的诱因 香港教育学院。(互联网)实际上,香港教师的工资不低,退休配套也相当丰厚吸引人,为何还有许多教师选择离职?
根据香港教育局的说法,每年教师出走的原因包括:移民、退休、继续深造、转换跑道或者结婚等。
然而,《南华早报》访问的专家却认为,过去两年香港教师离职率激增,与2019年的香港反修例运动,以及北京在2020年推动新国安法正式生效有直接关系。
此外,英国去年1月宣布为具备英国国民(海外)身份(BNO)的港人提供特别签证,也让一些教师萌生“远走高飞”的念头。
在香港小学任职20年的数学及普通学科教师Keith(假名)说:
“香港社会的剧变迫使我离职,并非是教职工作本身。”
新加坡和香港教师的教职范围,以及所重视及考量的事物,都大相径庭。图为一名本地学生在疫情期间居家学习。(海峡时报)为此,他放弃每月6万港元(约1万零560元)的工资,准备与妻儿移居英国。
去年1月至今年3月,已有约12万3400名香港居民申请签证,当中有11万3742人的申请获批。
针对教师出走潮,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会长黄均瑜表示,过去两个学年的高离职率,确实导致一些学校出现人员安排问题。
黄均瑜也坦言,过去两年流失这么多有经验的教师,已为学府留下难以弥合的缺口,但他预计2022至2023学年的离职率,会逐渐缓解。
加薪能否改善教师离职率? 回头看看新加坡的情况。
新加坡教师工会对教育部阔别六年多后,再次检讨教师工资表示欢迎。
工会秘书长迈克帝鲁曼(Mike Thiruman)告诉《海峡时报》,工会对工资检讨工作已期盼许久。
新加坡教师工会对教育部阔别六年多后再次检讨教师工资表示欢迎。(海峡时报)他说,这类薪金检讨工作所释出的信号是,本地社会整体而言依然重视教师,也重视教师们所付出的牺牲,在留住人才方面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师的工作量因冠病疫情增加了。但无论有没有疫情,教师的职责正在变得更复杂了。”
只能说,两地教育环境大不同。
新加坡和香港教师的教职范围,以及所重视及考量的事物,也大相径庭。
或许新加坡教育部可以考虑引进一些资深的香港教师,为本地的教育氛围注入一些更丰富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