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通说
骨痛热高峰期到来,今年已有9人去世!
新加坡的新一波疫情峰值已过,感染人数正逐步减少,但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依旧维持在7、8千名,让人担忧。近日,新加坡的流感患者激增,猴痘疫情入侵新加坡,接连4天不断发现确诊。骨痛热,给病毒环绕的新加坡加了把火!
据悉,上周骨痛热患者新增1062起,正处于骨痛热症高峰期,周增病例居高不下。仅第二季度,就有8人死于骨痛热。
为此,新加坡紧急采取措施,向学生发放80万防蚊液,释放更多“绝育伊蚊”减少伊蚊数量!
新加坡骨痛热正处高峰
今年已发现21350病例,是去年的4倍
昨天(28日),新加坡环境局和淡马锡基金会联合发布公告称,新加坡正面临严重的骨痛热疫情!
文告显示,截至上周六(23日),今年已经累计发现2万1350起骨痛热病例,是去年全年的5258起病例的4倍!上周的新增骨痛热患者高达1062起!
图源:NEA
而且今年第二季度,就发现1万4862起病例和1346个骨痛热症活跃区,是第一季度新增3335起病例和316个活跃区的3倍!
显而易见,新加坡的骨痛热症正在走向高峰。按照以往的经验,每年的骨痛热疫情高峰在7、8月份,就是现在!
图源:NEA
新加坡已发现93个红色警戒区
超40万住户面临骨痛热高风险
截至7月25日,新加坡有297个骨痛热症活跃区,直接影响超过40万住户,风险很高。
环境局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这些骨痛热活跃区中,有93个红色警戒区,80个已探测到主流骨痛热病毒——第三型病毒DENV-3。
注:10例以上的高危地区才会列入红色警戒区。
骨痛热症活跃区 图源:NEA
伊蚊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增2%
环境局预计接下来病例会持续走高
根据环境局的统计,今年6月,伊蚊数量相比去年同期高出约2%。目前感染的骨痛热主流毒株为第三型骨痛热症。
环境局预计,接下来几个月,骨痛热症新增病例会将持续走高。
国家传染病中心表示,本地出现的第三型骨痛热症病毒比较容易传播,再加上大部分国人对这个病毒的免疫力较低,容易造成骨痛热症病例激增。
仅感染第三型骨痛热症的患者就有占了每月新增病例的8、9成!
今年第二季,当局在全岛发现约6300个蚊子滋生处,比起第一季增加约25%。
伊蚊聚集区 图源:NEA
骨痛热可重复感染
再度感染后重症风险增大
新加坡医学专家表示,第一次感染骨痛热症病毒后,身体产生的抗体可在短时间内应付4种不同的病毒,但时间久了,也可能再度感染。
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指出,在确诊骨痛热症的人群中,约50%的患者是二度感染,再度感染的患者重症的几率会增加。
她也提醒,除了年长者、慢性疾病患者等高风险群体,再度感染骨痛热症的年轻人,重症风险也将增加。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