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年的疫情中,全球形势严峻,个人生活已是不易,各种弱势群体更是不得不在夹缝求存。
2022年7月21日 晚上7点30分, 善济医社义务执行主席卓顺发太平绅士受邀出席由新明日报在报业中心礼堂举办的《好好谈一谈之夹缝曙光》 对话会,和大家谈一谈弱势群体面对怎样的挑战、如何帮助他们提升、向上,获得全方位资助之余,也有机会改善前景。
街友、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弱势长者……这群“边缘人”正处在人生交叉路口彷徨无助之际,他们挣扎求存,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迷失方向。但是,政府和社区机构等单位并没有遗忘他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为他们燃起光亮,指明前路,为夹缝中带来了曙光。
蔡瑞隆认为我国无法全面消除贫困,这是不务实的。但政府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个人和家庭,脱离“恶性循环”。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以主宾身份出席由民情联系组(REACH)和《新明日报》联合举办的《好好谈一谈之夹缝曙光》现场对话会上指出,贫困的问题在本地不是那么明显,但贫困是真实存在的。这些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的现象,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副产品,如果不去干预和给予帮助,就会出现恶性循环,甚至有连续性的现象。
【问:为何立国一代不能享有免费看诊服务】
善济医社义务执行主席卓顺发在对话会表示,每年耗资1000万元经营14间善济医社。尽管政府免去绝大多数的分社租金,但在每个病人身上都不能省钱,他强调:“药不能省,志工不能省。”
凡是建国一代者,在善济医社总社及各个分社就诊,全部免费。
他进一步阐述,在善济医社服务的中医师叫志工,他们的薪资要比市场低10%至20%。也因此,善济在考虑到立国一代没有建国一代的年龄大,或有工作能力可以支付少部分的医药费。
不过他强调,面对困难的人士,不论是立国一代、建国一代还是小学生,若是有需要,都可以到善济各分社申请豁免收费。从事慈善长达15年、自己也是义工的卓顺发说,善济每年接触6万人,既6万个家庭。他强调,慈善的重点是真诚,有能力的人多出一份力帮助他人,凝聚社会的力量。
蒙福关爱创办人与执行长黄明德也以嘉宾身份出席对话会。
协助调试群体有两难支出,即陷入帮与不帮的挣扎中,但黄明德指出社工不该持有救世主的心态做事。
他说,协助弱势群体常常会碰到两难的困境,一方面有人认为提供协助会制造依赖感,导致弱势群体越来越依赖社会,但完全不提供协助也不是办法,因此需要两者之间的取舍。
【七旬老汉为照顾病妻辞工当全职看护,在社工帮忙下获得经济援助】
在对话会上披露,他的妻子四年前在家中跌倒,被诊断患有帕金森及轻微失智症,他早前聘请女佣照看,但是后来负担不起女佣的薪资。他去年11月辞去工作,6月初两个社工挨家挨户走访的时候,林先生向她们讲述了困境,获得了援助。
建国一代人士在善济看诊、拿药、针灸和推拿可享有免费的待遇,以感谢建国一代为国家所付出的贡献。立国一代人士在善济看诊免费,拿药一天仅需$1.50,针灸、推拿也享有折扣。凡领取福利救济金或低收入家庭者,也可向善济申请豁免收费。
善济也请看诊人士将善济的宣传单分发给身边有需要的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以及社会大众,让大家可以到善济医社保健养生。之所以提供免费的问诊,是让我们的医师多和看诊人士交流,和他们说一些正能量的话,鼓励他们,为年长人士灌输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
善济医社目前共有120位员工,当中有27位医师和19位推拿师。在过去8年里(2014年至2021年),善济总共服务了2,664,802看诊人次,发出的药帖有5,366,302帖,服务了约200,000人数。帮助1个家庭的1位病患者等于帮助这个家庭全部成员,让他们离苦得乐,创造幸福美满家庭,和谐安乐社会。
卓顺发透露,善济医社平均每100个病患就有六人是非华族,致力于种族和谐,行善不论肤色。善济医社不分种族与宗教,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的中医问诊、针灸、推拿理疗。蔡厝港与红山分社还增设了脚底按摩与免费的理发服务。让居民保健养生,提高自信心,让自己更阳光、更有活力与正能量。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