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截稿较早,疫情数据今晚更新报道。
今天是星期一。通常星期天、星期一新增确诊病例数据较低。
本期报道主要内容:
一、卫生部将探讨,是否须每年接种新冠疫苗追加剂
二、接种新冠疫苗后再次感染,可能是由于B细胞记忆水平不足
三、新加坡确诊增长率连续九天收缩,累计阳性率突破30%
四、昨天通报3起死亡病例,奥密克戎病死率维持在0.047%
五、ICU重症病患维持在15人,ICU占用率4.3%
六、普通输氧病患增至76人,普通住院病患增至607人
卫生部将探讨
是否须每年接种新冠疫苗追加剂
据卫生部统计,约六成的本地居民曾感染新冠,是否有必要像接种流感疫苗一样,让人们每九个月到一年接种新冠疫苗追加剂?看看卫生部长王乙康是怎么说的?
王乙康认为,到了某个时间点,我国不得不停止计算接种新冠疫苗和追加剂的剂数,而应该确保在适当的间隔接种,由于病毒会持续变种并逃避疫苗的免疫保护,群体免疫是不可能实现的。
本地符合接种条件的60岁及以上年长者中,仍有4万人未接种新冠疫苗追加剂,这些未接种新冠疫苗的年长者若感染新冠,较容易患上严重疾病。
卫生部长王乙康认为,接种三剂信使核糖核酸(mRNA)新冠疫苗的10个月后,疫苗对预防重症的保护作用仍然很强;至于60岁以下的群体,由于年纪较轻以及拥有第三剂疫苗的保护,若身体健康,目前不必接种第二剂追加剂。
通讯及新闻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指出,比起之前的变种毒株,奥密克戎BA.4和BA.5毒株对儿童的影响并没有更严重。儿童染疫后患重症的情况也很罕见,尤其是已接种冠病疫苗的儿童。
目前,卫生科学局正在评估辉瑞和莫德纳新冠疫苗对5岁以下幼童的安全数据,卫生部也正准备在今年第四季开始为这个年龄层的幼童施打新冠疫苗。同时,5至11岁年龄层的儿童可施打追加剂,预计约两个月后可开始接种,5岁至11岁儿童日后可能须接种第三剂新冠疫苗。
接种疫苗,痊愈后还受到感染?
可能是由于B细胞记忆水平不足
一项研究发现,接种新冠疫苗后还会再次感染,这可能与人体记忆中B细胞的水平较低有关,并且德尔塔变体可能会使记忆B细胞的频率降低。
根据新加坡A*Star团队在去年4月至6月对55名新冠患者和86名为感染的疫苗特征相对比,发现了记忆B细胞水平再各组之间存在差异,他们将这差异确定为德尔塔疫苗潜在免疫的相关因素,是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域的记忆B细胞水平较低。
(图源:iStock)
同时,与血浆抗体相比,记忆B细胞分泌的抗体对德尔塔变体保留了更高的中和性。包括IL-1β和TNF在内的炎症细胞因子在疫苗突破性感染中比类似疾病严重程度的原发感染要低,报告中强调了疫苗接种在预防炎症方面的作用,以及记忆B细胞对疫苗突破的重要性,并表明较低的记忆B细胞水平可能是德尔塔疫苗突破性感染风险的一个相关因素。
新加坡昨日疫情回顾
累计确诊病例破171万起
新加坡昨增5106起确诊病例,含本土病例4913起,境外输入病例193起,累计171万4056起,破171万起。
另,共有8192人出院/解除隔离。
本土病例过去七天移动平均从7685起降至7537起,比前一周期少148起。
《新加坡眼》预测,今天新增5000起左右,明天周二(8月2日)1.1万起左右,周三至周六(8月3日至6日)平均6800起左右。
病例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下
累计阳性率破30%
7月31日,本土病例七天移动增长率自前一天的0.88降至0.87,意味着前一阶段七天出现100起,本阶段七天则出现87起;病例增长率连续九天维持在1.0以下,本土病例传播开始收缩。
新加坡本波疫情已经进入峰值的平顶阶段,未来几天,病例增长率大概率会维持在1.0以下;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会再向1.0上升。
我们曾多次提出,增长率会在1.0上下波动,直至达到群体免疫。所谓“群体免疫”,并非病毒不再传染,而是传染的速度放缓,重症率和死亡率维持在低水平,不会挤兑医疗资源,民众并不惊慌,心态平和,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学习秩序。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