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開展研究調查,深入探討如何定義入職準備,以及他們認為哪些特質對畢業生最有幫助。
15名僱主來自科技、教育、工程、製造行業,以及非盈利領域的企業老闆和人事部代表;
9名大學生就讀社會科學、教育學和工程系;
8名大學教授/講師是體育管理、教育、心理學等學科的大學教授和職業諮詢人員。
僱主、大學生、大學教授/講師這三個群體中,對於必要特質有不同的想法。
所有受訪者把敬業精神列入畢業生應具備的10大特質。不過,僱主把這項特質放在首位,大學師生分別列在第五和第七位。
經驗也是求職路上的重點,3個群體都排在前列,相比師生更看重學科知識,僱主更在乎學習能力,畢竟相比師生在校期間的知識,人生道路更加長遠,要學的也更多。
在新加坡大學對1萬零100名新加坡大學畢業生問卷調查報告中,收入排名前十學校專業分別為:
NTU:商業和計算機工程/計算雙學位
NUS:計算機學士(計算機科學)
NUS:法學學士
NUS:理學學士(商業分析)
NUS:工商管理學士
NUS:計算機工程
SMU:法律
NTU:藥物
NUS:計算機學士(信息系統)
NTU:會計和商業
新加坡國立大學 NUS
南洋理工大學 NTU
新加坡管理大學 SMU
新躍社科大學 SUSS
疫情下畢業生的就業選擇
在新加坡眾多行業緊缺人才的狀況下,畢業生又該做好怎樣的準備,來迎接職場生活呢?
01 視野放眼全球
專家表示,年輕的新加坡人不是在與下一個新加坡人競爭,而是在全球範圍內爭奪工作。年輕人現在須要深入其他地方的國際網絡研討會和課程,了解國際體系如何運作;學習編碼或網絡媒體,一種可以超越界限和領域的技能。
此外,畢業生可參加國際青年畢業生團體建立人脈關係。不要猶豫向外看,尋找其他國家的遠程實習和工作,可以考慮企業家、社交網紅、數碼營銷者或創意行業中任何有助於你走向全球的職業。
圖片來源:海峽時報
02 做好職業規劃
專家建議,若年輕求職者只是因為需要工作而選擇在一間企業任職,而且只打算短時間逗留,就應該選一個能為簡歷加分的工作。
只要能學到有用的技能,累積寶貴的經驗,將來就有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如果現在選擇不作為,將來找到好工作的機會就久而久之會越來越小。
03 在工作中積極學習
專家建議,在初入職場的畢業生面臨困難時,年輕人的適應能力將有助於他們克服眼前的挑戰。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生活,疫情之下,畢業生面臨著比以往更多的困難,就業的問題困擾著每一個剛畢業的學生。
而此時畢業生需要做的是,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畢業生擁有著年輕的資本,意味著未來的無限可能,而眼下的困難只是暫時,終將會被克服。
04 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其實,這些數據對於一個足夠優秀的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所以,應對社會就業市場不景氣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這才是能讓自己越來越好的「保障」。
在校期間要讓自己的專業知識過硬,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培養自己長遠的眼觀,這樣才會有理由讓用人單位選擇你。並且還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