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占74%,为什么国歌却必须用马来语唱

2022-08-02     缘分     41310

非自愿独立 1963年9月16日,英属马来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由马来亚、新加坡、沙巴、沙捞越这四个政治实体组成马来西亚。

也就是说,新加坡是马来西亚的一个联邦,《前进吧,新加坡》成为新加坡的邦歌。

新加坡华人占74%,为什么国歌却必须用马来语唱

马来西亚联邦最初由四个板块组成,新加坡是其中之一

新生的马来西亚继承了英国殖民遗产,将四块殖民地捏合在一起。其中,马来半岛的马来亚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而新加坡虽小,却有重要的历史和政治地位,加里曼丹岛的沙巴和沙捞越则相对较为弱势。

新加坡华人占74%,为什么国歌却必须用马来语唱

强调“团结”是《前进吧,新加坡》的最主要特色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1963年独立建国时,马来人的人口比例勉强达到半数,华人是第二大民族,占总人口的40%左右。第三大民族是印度裔,大约占7%,大部分是泰米尔人。

在原殖民地四个政治实体中,马来亚、沙巴、沙捞越的主体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人。马来西亚的执政党、代表马来人的“巫统”,在此三邦及联邦政府内部都占有明显优势。

但新加坡却很特别,只有新加坡是华人占大多数,执政党也是李光耀领导、华人为主的“人民行动党”。

新加坡华人占74%,为什么国歌却必须用马来语唱

李光耀是人民行动党的灵魂人物,新加坡国父 由于巫统奉行“马来人优先”政策,在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希望对华人进行限制,但马来西亚的大部分经济资源都掌握在华人手里,而华人的参政意识普遍不强。

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后,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也顺理成章地变成马来西亚的政党,开始在马来西亚全国华人中发展力量,声势大张,让巫统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新加坡华人占74%,为什么国歌却必须用马来语唱

1965年新加坡独立庆典,尽管这种独立是迫不得已的

于是,在巫统的推动下,主要由马来人控制的马来西亚议会将新加坡开除出去,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从40%骤降到25%左右,大大巩固了巫统及马来人的优势地位。

新加坡共和国在1965年8月9日“含泪”宣布独立,《前进吧,新加坡》随之成为新加坡的国歌。

虽然这种独立是非自愿的,新加坡却更加需要《前进吧,新加坡》里所强调的团结精神。

马来化的新加坡 新加坡独立建国后,采用议会制政体,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总理,负责政府实际运作,总统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因此,李光耀及人民行动党才是新加坡的真正掌舵人。

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5%,马来人占14%,印裔占9%,华人大多信仰佛教或基督教,印裔信仰印度教,只有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

新加坡华人占74%,为什么国歌却必须用马来语唱

新加坡始终强调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

但新加坡在很多方面更像是一个马来国家,然后加入大量华人元素,或者说将马来人和华人元素揉和在一起。

新加坡总统是马来族的伊萨克,国语是马来语,国歌是一首马来语歌曲,国旗也含有伊斯兰教的星月标志。

1966年通过的新加坡宪法规定,官方语言有马来语、英语、华语、泰米尔语四种。将马来语定为国语,代表着新加坡对这片土地原住民(马来人)的尊重。

英语作为通用语,是行政语言是殖民时代的遗产,以及为了减少三大民族的沟通成本。华语和泰米尔语则分别用于华人和印度裔的内部交流。

新加坡华人占74%,为什么国歌却必须用马来语唱

据李光耀称,国旗上的五星是对中国五星红旗的仿效

新加坡国旗上红下白,左上角有象征伊斯兰教的星月标志。与一般星月旗不同的是,新加坡国旗上还有五颗星,据李光耀称:“这是对中国五星红旗的效仿”。新加坡的国旗夹杂了马来人(伊斯兰教)和华人(中国)的元素在里面。

国歌《前进吧,新加坡》本身就是一首马来语歌曲,新加坡政府还规定只能用马来语歌唱,其他三种官方语言的译文并不是国歌的法定版本,仅用于各族人群加深对国歌的理解。

新加坡华人占74%,为什么国歌却必须用马来语唱

新加坡几乎没有自我防御能力,必须与邻国保持良好关系

作为弹丸小国,新加坡做出这样的选择,既是现实的需要,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奈。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和城市国家,几乎没有自我生存和防御能力,连最基本的淡水都需要从马来西亚进口,因此必须维护好与马来西亚、印尼的良好关系。

新加坡早在1961年和1962年两次与当时的马来亚签订淡水供应协议,随着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又在1990年一次性补偿给马来西亚3.2亿林吉特(约1亿美元),以取得稳定的淡水供应。

新加坡华人占74%,为什么国歌却必须用马来语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