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新加坡男子2年三染冠病?王乙康:二度感染料增加 !接種後仍染疫或因一類細胞不足

2022-08-02

新加坡一名29歲男子,兩年內三度確診冠病。令他想不到的是,第一次確診後自己的核酸檢測(PCR)連續61天呈陽性,足足在醫院隔離了兩個月。

新加坡一名29歲男子自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共三次感染冠病。(海峽時報)

從事醫療行業相關工作的陳姓男子(29歲)說,自己2020年3月在新加坡進入病毒阻斷措施前,出現發燒和咳嗽症狀,核酸檢測後確認感染冠病。那時,新加坡只有約900人確診。

他確診後被送去安微尼亞山醫院隔離,與他同病房的還有三名陸續確診的客工。他表示,自己第一次確診時還沒有出現冠病疫苗,因此最擔心會將病毒傳染給和自己住在一個屋檐下的母親。陳姓男子有四個兄弟姐妹,他和60多歲的母親(家庭主婦)以及一個姐妹同住。

第一次確診時,他的症狀第五天就開始減退,但核酸檢測持續呈陽性長達61天,這段期間他一直被隔離,直到轉陰後才出院。2021年2月,陳姓男子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但2021年9月,他再次出現喉嚨痛、發燒及咳嗽等症狀,進行核酸檢測後確認他第二次感染冠病。但這次,他的症狀只持續兩天,並在第10天抗原檢測(ART)呈陰。

2022年1月,陳姓男子接種了追加劑。一個月後,他開始喉嚨痛,證實第三次確診,但這次的喉嚨痛症狀第二天就消失了。他三次感染的時間正好是變種毒株阿爾法(Alpha)、德爾塔(Delta)和奧密克戎(Omicron)成主流毒株的期間。

陳姓男子正值青年,身體也健康,因此不屬於高風險人群。他表示,三中冠病「實屬不幸」。但他很慶幸沒有將冠病傳染給同住的家人。

王乙康:過去三個月曾感染冠病

二度感染機率非常罕見

據衛生部觀察,過去三個月曾感染冠病的人,二度感染的機率非常罕見。

在四到七個月前染疫的人,二度感染的機率是未染疫者的約3%。至於2021年感染德爾塔毒株的患者,二度感染的機率是未染疫者的約20%。

衛生部長王乙康在國會答覆詢問時說,新加坡這一波奧密克戎疫情期間,二度感染率一直保持在低水平,甚至比很多其他國家還低。(gov.sg視頻截圖)

衛生部長王乙康星期一(8月1日)在國會答覆丹戎巴葛集選區議員祖安清心關於冠病二度感染的詢問時說,新加坡這一波奧密克戎疫情期間,二度感染率一直保持在低水平,甚至比很多其他國家還低。

王乙康說,這可能是因為新加坡不久前剛經歷奧密克戎BA.2毒株引發的大波疫情,加上新加坡的疫苗接種覆蓋率高。

他也提醒,隨著早前染疫提供的保護作用減弱,二度感染的情況料將增加。從即日起,衛生部將把二度感染的人數也納入每日通報的病例數字,以更準確地反映疫情形勢。

研究:接種後仍染冠病

或因體內記憶B細胞不足

新加坡研究發現,接種冠病疫苗後還會染疫,可能與人體的記憶B細胞水平較低有關。B細胞含量較低,產生的抗體就有限。

人體在感染冠病或接種疫苗後,都會產生血清抗體和記憶B細胞(memory B cells)。這群免疫細胞可識別病毒,並在病原體侵入時迅速製造新的抗體抵禦。

血清抗體水平會在接種疫苗的六個月後減弱,但記憶B細胞具有更持久的免疫記憶。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傳染病實驗室領導的研究顯示,記憶B細胞水平較低的人在接種疫苗後仍會感染冠病的風險較高。

研究團隊在2021年4月至6月間對兩組參與者進行研究:一組是接種兩劑輝瑞冠病疫苗至少兩周後,仍感染德爾塔變種毒株的55名確診病患;另一組是與這群確診病患有過密切接觸、已接種疫苗但沒有染疫的86名密切接觸者。研究使用的血清樣本,由國家傳染病中心提供。

結果顯示,兩組參與者的血清抗體水平相近,但確診病患體內針對冠病病毒受體結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的記憶B細胞水平較低。

冠病病毒是利用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侵入人體。早前研究發現,奧密克戎毒株在受體結合域中有10多個突變,比起德爾塔毒株的兩個,多了好幾倍。

血清抗體是「前線部隊」

記憶B細胞是「儲備」

研究團隊把血清抗體比喻為「前線部隊」,可隨時保護人體免受病原體攻擊;記憶B細胞作為「儲備」,在接觸病原體後,需要時間來激活和繁殖。被激活的記憶B細胞能產生更多抗體,形成更強的抗體反應。

研究也發現,比起血清內的循環抗體,記憶B細胞製造的抗體對德爾塔毒株有更強的中和效力。

共同撰寫這一研究報告的新科研傳染病實驗室研究員戴孜睿指出,記憶B細胞能夠識別同一病毒的不同毒株,因此即使德爾塔與現有疫苗針對的原始毒株不同,記憶B細胞仍能發揮保護作用。

記憶B保護持久性待研究

至於記憶B細胞的保護作用可持續多久,以及是否能對奧密克戎毒株發揮相同的保護作用,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與這項研究的專家還包括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全國流行病防範與應對科研計劃(簡稱PREPARE)的王林發教授,以及新科研傳染病實驗室院長伍芳葆教授。

伍芳葆說,雖然無法預測新毒株何時會再出現,但這項研究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有助研發保護力更持久的下一代疫苗來對抗各種毒株。

研究團隊也提醒,公眾在必要的情況下應接種冠病疫苗和追加劑,以提高抗體水平,並產生更有效的記憶B細胞。

研究結果2022年1月已發表於科學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分子醫學》(EMBO Molecular Medicine)。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文:劉智澎、齊魯、許翔宇

29歲新加坡男子2年三染冠病?王乙康:二度感染料增加 !接種後仍染疫或因一類細胞不足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方威捷性侵案】被揭和少女發生關係 以死相逼少女棄案
  • 同行眼紅下的暴力血案!乾糧店助手揮拳暴擊鄰店少東,致其顱骨骨折留永久傷痕
  • 貧窮限制想像!在新加坡看演唱會門票有多貴?LadyGaga3萬,霉霉5萬,火星哥近4萬
  • 新加坡租房全攻略!從房型選擇到避坑指南,這一篇全搞定!
  • 全球最大電池商寧德時代登陸港交所 帶動新股熱潮
  • 歡慶建國60周年 聖淘沙心之音推出娘惹主題裝置
  • 六名司機涉嫌撞後逃逸 明天被提控
  • 男子遙控飛機墜入校園險傷人 被罰7000元
  • 女神趁「休息日」走走享美食 粉絲分享捕獲「野生卡卡」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