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經濟師認為,新加坡2022年的高通貨膨脹率只是暫時的,當全球食品和能源通脹壓力舒緩時,新加坡食品和電力與煤氣這兩個領域的通脹壓力也會相應緩解。不過,新加坡私人交通、點對點交通服務和住宿費用的通脹壓力會較慢緩解。
當全球食品和能源通脹壓力放緩時,新加坡食品和電力與煤氣這兩個領域的通脹壓力也會相應緩解,但新加坡私人交通、點對點交通服務和住宿費用的通脹壓力,緩解速度會較慢。(檔案照)
油價高漲是造成食品、點對點交通服務、電力與煤氣、私人交通、假期開銷和住宿費用(accommodation cost)這六個領域通脹壓力的共同因素。
新加坡興業銀行高級經濟師顏聖充受訪時指出,當全球食品和能源通脹壓力放緩時,本地食品和電力與煤氣這兩個領域的通脹壓力也會相應緩解。但其餘四個領域的調整速度可能較緩慢,除了受能源和食品價格衝擊之外,它們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汽車需求與擁車證
是私人交通價格一大因素
以私人交通來說,汽車需求(擁車證)是一大因素,並且與經濟增長有關。他認為,擁車證價格2022年料將居高不下,因為新加坡人工資調高了,更有能力買車。
顏聖充也預期住宿費用將居高不下,除了因為冠病疫情影響供應,邊境開放也使旅客增加,並且會有更穩健的外勞供應進入我國,促使住房需求增加。
他預料,食品通脹率下半年會達到5%,交通的通脹率會下降一些但仍將是雙位數。食品通脹率全年預料為4.6%,交通為15.4%,住房與公用事業為5.5%。而2022年的高通脹,會在2023年下降。
新加坡目前的高通脹壓力,主要是來自交通、住房與公用事業(主要是住宿費用)和食品。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最近預測整體通脹率和核心通脹率在第三季將進一步達到高峰,到年底時才開始緩解。
貨幣政策若繼續收緊
新元走強可緩解外壓通脹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受訪時說,新加坡是進口食品與油氣等商品和原材料的「價格接受者」,如果金管局繼續收緊貨幣政策,貿易加權的新元走強將有助於緩解外部驅動的通脹。
「把進口來源多元化也會有所幫助(比如進口印度尼西亞雞肉替代馬來西亞雞肉),而全球央行積極收緊貨幣政策以抑制全球需求,可能會對未來的商品價格通脹產生影響。」
林秀心也指出,國內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例如點對點交通服務、私人交通和住宿,是與強勁的家庭資產負債表、強勁的就業市場,以及支持私人消費的充足流動性,有著更緊密的關係。這些因素,使人們有能力購買汽車和房地產等大商品。要緩解住房價格,可能需要採取宏觀審慎的措施,例如房地產降溫措施。
疫情干擾和俄烏戰爭影響供應,造成國際食品與能源價格高漲。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師柳天成受訪時說:「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不能對供應方面做什麼,但它的政策可以影響需求,通過提高政策利率來減少需求,從而減少需求驅動的通貨膨脹。」
金管局主要通過新元匯率來調控貨幣政策,讓新元加速升值,抑制通脹率。
柳天成也認為,一些導致價格居高不下的挑戰,明年可能會獲得緩解,例如主要商品市場的供應限制和主要經濟體的就業市場緊張情況會有所改善。
他說:「隨著全球經濟各地貨幣政策的收緊,預計2023年的經濟增長也將放緩,這也意味著需求會減少。因此,我們預計其中一些領域明年的價格壓力會有所緩解。」
文:王陽發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