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旖旎的语言风情

2022-08-04     缘分     19140

新加坡旖旎的语言风情

新加坡旖旎的语言风情

新加坡是一颗濒临南中国海的璀璨的海上明珠,素有花园城市之美誉。笔者生于上海,长在常州,外流香港,揾食星洲。由于长期从事语文工作,因此每到一地,对语言都比较敏感,尤其是像新加坡这样的多语城邦国家。

鱼尾狮

新加坡旖旎的语言风情

新加坡地标

新加坡旖旎的语言风情

上:乌敏岛原始风光

下:滨海湾金沙酒店

新加坡旖旎的语言风情

犹记得38年前笔者初到狮城,就强烈地感受到新加坡华人具有超强的语言能力。他们会讲华语,会讲闽、潮、粤、琼、客、福(州)等六种当地主要方言中的一种或几种,会讲马来话,会讲英语,甚至会讲印度话,令人好生羡慕。笔者所谓“会讲”,是指在交谈中能随时转换语码,藉以增强沟通的亲和力。

跟新加坡语言学界前辈卢绍昌先生聊起此事,卢先生打了个比方说,新加坡就像一所语言学院。新加坡怎么会成为一所语言学院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际萦回。

我在新加坡待了16年,一直在观察、思考、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一鳞半爪的想法或看法不能说没有,然而要从历时到共时,从表层到深层,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地说出个ABC来,就无能为力了。因此唯有寄望学界,尤其是新加坡的专家学者,能研究这个课题,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而今终于如愿以偿了!新加坡学者郭振羽教授和罗福腾副教授合著的《多元和统一 新加坡的语言与社会》已经问世,真是喜出望外。单看书名,我想多年来要寻找的答案,这部学术著作中肯定会有。开卷拜读,果不其然。

《多元和统一 新加坡的语言与社会》

新加坡旖旎的语言风情

新加坡八方文化创作室出版

(2022年7月)

新加坡旖旎的语言风情

作者

郭振羽教授(左)

罗福腾副教授(右)

语言是每个民族固有的特征之一,一个民族或许没有自己的文字,却不能没有自己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因此,有关语言的种种问题,都必须到语言用户的语文生活中,到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中去探求、寻找答案。

其实,不光是华人,新加坡“一般人普遍具有多语能力”,原因是社会上各种异质语言并用,而从当前趋势看来,英语终将成为新加坡人的共同语。对此,“多元”和“统一”备述甚详。

一般认为1819年1月29日莱佛士登陆新加坡,是新加坡开埠之日。当时岛上约有150个渔民和海盗,其中华人大约30个,余皆马来人。由于莱佛士们奉行开放政策,因此吸引了中国、印度和印尼等地的人民陆续移居新加坡,遂形成多元民族的结构,而各主要民族的异质特性也都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凸显无遗。

将时距拉近观察,从马来亚联邦到1965年独立建国,再到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加坡社会可谓“天翻地覆慨而慷”。新加坡的语言生态面貌也随之剧变,宪法确立了四种官方语言,英语因不属新加坡任何大族群的母语,于是成为族群的共同语。1979年开展推广华语运动后,华族方言逐渐式微,华语成为华族的主要沟通语言。

新加坡各族儿童和谐相处合影

新加坡旖旎的语言风情

今日新加坡社会的语言状况及四种官方语言的前景大致如下:

1、因实施双语教育政策,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民族语言为辅,所以英语在全社会各个层面都将由“高阶层的精英人口,扩展到中等阶层以至于中下层人口”,“新加坡将会成为第一个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亚洲国家”,“英语势必成为新加坡人建立超乎种族身份之上国家认同意识的语言基础”。

2、由于长寿运动“多讲华语,少说方言”的鼓励,加之改革开放后中国崛起,“新客”大量进入新加坡,因此华语“可继续在大众文化的庇护下,维持一定的地位和功能”。在跟东南亚国家,尤其是马来西亚华人接触时,方言仍将是“重要的语言媒介”。

3、马来语是土著马来族的母语,宪法定其为国语,法律地位在其他官方语言之上。但是它的国语地位,仅具有象征性功能。

第一,新加坡国歌歌词用马来文写,用马来语唱,虽然多数国民对马来文国歌内容未必都了解。

第二,新加坡国家制定的荣誉制度,其名称采用马来文,辅以英文。

第三,军队操练口令及有关典礼仪式用语均为马来语。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