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勾勒青山亭的历史图像

2022-08-04     缘分     17971

在广、客三社群共同维系青山亭运作方面,账本与碑铭亦提供了重要记录。根据绿野亭账本的账目,从光绪十四年到十六年(1887-1890),为修筑青山亭绿野亭围墙,三社群以“广惠肇两股”、“丰永大一股”、“嘉应一股”的支付方式,共同承担该项工程的费用。另外,上文所提在1890年广惠肇所立之“劝捐碧山亭小引”的碑文中,有“办青山亭支银二千零一十九元五角”记录,说明广惠肇碧山亭在青山亭封葬之后,仍向其提供运作经费。

在共同承担青山亭坟山运作经费的同时,广、客三社群也分享来自青山亭的权益。在绿野亭文献中,有一份民国十年(1921年)三月十五日绿野亭董事部“在福德祠召开九会馆董事会议,商议英政府拨还青山亭地二万尺应举出入契之受托人事”的会议记录。相同的内容也出现在民国十年(1921年)三月十六日丰永大董事部会议记录中。该次会议有一项“因青山亭事推举绿野亭受托人”而提出的讨论议案:“前青山亭地已得英政府照准拨还二万英尺以与广客二属公用,惟须举出若干人以入契券而为受托人事”。经议决,永定会馆推举赖思陞、丰顺会馆推举陈南辉、茶阳会馆推举郑振卿三人作为“丰永大”受托人,与“广惠肇”、“嘉应”推举的受托人组成受托人团,代表绿野亭处理与此事相关的各项法律事宜。上述记录显示,虽然青山亭已迁葬结束运作,但它并未消失,而是以另一形式与广客帮联系在一起。

综上所述,在开埠之初的新加坡华人移民社会,与单一方言帮群设立的坟山如福建帮的“恒山亭”、潮州帮的“泰山亭”等不同,青山亭坟山的社群所属具有跨方言群之特征。该坟山属广客三社群即“广惠肇”、“嘉应五属”与“丰永大”所有,并由三社群共同使用与维系该坟山的运作。有鉴于此,青山亭坟山的设立,是十九世纪新加坡广、客三移民社群整合的起点。而跨方言群的“广客帮群”之建构,至少始于青山亭时代。

(作者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从文献勾勒青山亭的历史图像

从文献勾勒青山亭的历史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