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拉日说,现在越来越多人对耆那教徒的饮食有所了解,也愿意配合烹饪,甚至是航空公司也可为耆那教徒准备特别餐食,所以外出用餐不是问题。
一年两次,约在4月和10月的九日禁食期(Ayambil Oli),餐饮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信徒每天只吃一餐,而且只能吃煮熟的谷类和豆类。调味只能用白胡椒、黑胡椒、和盐和一种印度香料阿魏粉(Hing)。
一年两次的九日禁食节,女信徒会到新加坡耆那教协会烹煮特别的餐食,供信徒食用。(陈爱薇摄)
九日禁食期间只吃一餐,而且只限煮熟的谷类和豆类。(陈爱薇摄)
耆那教没有入教仪式,愿意信奉者只要遵循教律即可。即使是生长在耆那教家庭,也可量力而为,沙拉日举例说:“就像禁食,如果你因为禁食而感到生气,反而对自我修行不好。能够禁食者就禁食,不能够的可以给予帮助,如当义工烹煮特别料理给信徒,不能够帮忙者可以给予鼓励,选择一个你感到舒服和能力范围内的方式。”
新加坡耆那教协会将庆祝成立50周年,女信徒忙着墙上绘制宗教故事和庙宇的壁画,为活动中心增添色彩。(严宣融摄)
I Believe Therefore I Am
系列介绍
信仰抵得住时间的流逝。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信仰的力量日久弥新。新加坡共有十大宗教,牵系着多元种族,在小红点上共存共融。其中鲜为人知的如拜火教、犹太教、耆那教、锡克教和巴哈伊教,都有着一批虔诚信徒。
《联合早报》和亚洲文明博物馆携手推出《我信故我在》视频系列连续五周,每周四更新。通过生活化视角,为你讲述小众宗教的故事。
文:陈爱薇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