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截稿較早,疫情數據今晚更新。
本期報道主要內容:
一、突破性感染奧密克戎的,出現後遺症幾率低得多
二、未曾感染冠病的健康人群當中,29.5%出現冠病後遺症
三、新加坡連續兩天有青少年重症病患
四、昨天通報3起死亡病例,奧密克戎病死率維持在0.047%
五、普通輸氧病患增至63人,普通住院病患降至609人
國家傳染病中心:
突破性感染奧密克戎的
出現後遺症幾率低得多
8月5日,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傳染病臨床研究主任巴納比·揚(Barnaby Young)指出,在新加坡第四波(今年年初)和第五波(目前)突破感染的病患,出現後遺症或「長冠病」的幾率要低得多。
「突破性感染」指的是,接種疫苗之後仍被感染。新加坡的第四波主流病毒株是奧密克戎BA.1、BA.2,目前的第五波則是奧密克戎BA.4、BA.5。
而且,他說,從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的臨床觀察判斷,突破性感染奧密克戎的,即便出現後遺症,症狀較輕,出現時長較短。
在新加坡疫情初期的2020年,每八個冠病康復者當中,就有一人出現後遺症。
前不久,格羅寧根大學一組科學家在《柳葉刀》發布有關冠病後遺症的論文,所觀察到的現象基本與新加坡一致。
格羅寧根大學研究團隊對荷蘭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的1782名突破性感染者進行調研,發現12.7%的康復者出現後遺症症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呼吸時感覺疼痛、肌肉酸痛、喪失味覺或嗅覺、咽喉不適、兩腿乏力、渾身疲憊、頭疼、眼部發癢、暈眩、背疼、噁心等等。
科學家指出,這些後遺症症狀不一定源自病毒感染,有些可能是心理影響,例如對隔離的不確定性和無力感所造成。
科學家也指出,將來對冠病後遺症的研究應該涵蓋心理和精神層面,包括焦慮症、抑鬱症,以及感染之後出現的腦霧、失眠等。
未曾感染冠病的健康人群當中
29.5%說自己出現冠病後遺症
有意思的是,格羅寧根大學的這篇論文指出,40.7%的冠病康復者聲稱自己出現冠病後遺症,但未曾感染冠病的健康人群當中,竟有29.5%說自己也出現冠病後遺症。
巴納比·揚醫生說,從這兩組數據,可以進一步研究所謂的後遺症有多少是源自病毒感染,有多少又是源自其他因素。
另一方面,在美國,今年六月上半月數據顯示,每5名康復者當中,就有1人在感染之後的三個月內仍有後遺症症狀。
上周,一組新加坡科學家和其他國家科學家聯合刊文指出,在全球範圍內,有5%人口可能出現嗅覺和味覺上的長期後遺症。
想要討論疫情的小夥伴可以掃碼加群:
新加坡連續兩天有ICU青少年重症
新加坡衛生部通報,ICU重症病房昨天有17人,比前一天增3人;ICU病房占用率為4.9%。
ICU連續兩天有12歲至19歲的青少年重症病患1人。
在ICU重症病例17人當中,按年齡分,七旬或以上有11人(+2),六旬有3人(+1),40歲至59歲中年人有2人(=),12歲至19歲青少年有1人(=);括號內數字為今昨日比較。
按病情分,ICU輸氧觀察有8人(+3),病危插管有9人(=)。
在ICU輸氧觀察的8人當中,2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6人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並皆已接種加強針。
在病危插管的9人當中,2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7人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其中6人已接種加強針。
連續13天
病例增長率維持在1.0以下
新加坡昨天新增6648起確診病例,含本土病例6392起,境外輸入病例256起,累計174萬2874起,破174萬起。
另,共有5118人出院/解除隔離。
本土病例過去七天移動平均從6916起降至6657起,比前一周期少259起。
《新加坡眼》預測,從本周三至周六(8月3日至6日)每天平均新增6500起左右。
同日,本土病例七天移動增長率自前一天的0.85降至0.83,意味著前一階段七天出現100起,本階段七天則出現83起;病例增長率連續13天維持在1.0以下,本土病例傳播開始收縮。
新加坡本波疫情已經進入峰值的平頂階段,未來幾天,病例增長率大機率會維持在1.0以下;在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會再向1.0上升,並在1.0上下波動。
冠病-19病毒無法消滅,將在世間繼續傳播,但,由於社會對抗病毒的韌性提高,重症率和死亡率維持在低水平,不會擠兌醫療資源,民眾並不驚慌,心態平和,維持正常的生產、生活、學習秩序。
昨天通報3起年長者死亡病例
奧密克戎病死率維持在0.047%
衛生部昨晚通報3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531起,總體病死率維持在0.088%,與前一天同。
昨天通報的3起死亡病例皆為七旬或以上年長者。近期死亡病例的年齡和人數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歷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維持在0.047%,與前一天同,為流感病死率的一半。
上述奧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劃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爾塔株,但死亡時間出現在奧密克戎波期間,所以我們仍劃入奧密克戎波統計。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絕大多數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強,病逝2人;德爾塔波和奧密克戎波則主要感染社區,病逝者大多是年長者,年邁體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99.7%為輕症/無症狀
過去28天,新加坡累計出現22萬6837起確診病例,其中99.7%為無症狀/輕症,0.2%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輸氧,0.03%曾是/仍是ICU重症,0.03%死亡。
在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下,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人口比例為93%,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為79%。五旬以上人口已開放免費接種第二劑mRNA加強針。
昨天各級住院病患的疫苗接種情況如下:
核酸陽性占新增病例之10%
昨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當中,PCR核酸檢測陽性649人(10%),ART抗原檢測陽性5999人(90%)。
新加坡不做全員核酸檢測,而是讓民眾自行做抗原ART自測。抗原檢測雖然靈敏度不如核酸,但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避開集體檢測的風險,在已經爆發疫情的城市特別合適使用。
除了新加坡,還有很多國家也是採用這種模式。有些國家既不做全員PCR核酸檢測,也不做ART抗原自測,如俄羅斯、朝鮮。中國的香港特區本來也認定ART陽性為確診,但後來認為「假陽性」比例高,造成確診數據虛高現象,因此不再以ART陽性為確診,而必須經過PCR核實才算確診。
普通輸氧病患增至63人
普通住院病患降至609人
普通輸氧病患有63人,比前一天增4人。
普通輸氧的63人當中,19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44人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其中40人已接種加強針。
普通輸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隔離病房的普通型病患609人,比前一天少20人。
普通型住院病患609人當中,128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481人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其中438人已接種加強針。
境外輸入昨增256起
新加坡境外輸入病例昨增256起,累計5萬9134起。
編輯: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