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社報道,全球BNPL行業估計價值約1570億美元(6990億令吉),顯示相關消費模式已是不可逆的趨勢,然而政府必須保護消費者、債權方,避免對金融系統造成任何潛在風險。
報道指出,今年下半年即將提呈的《消費者信貸法令》非常及時,以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增長。
大華銀行繼顯控股有限公司研究和財富顧問主管莫哈末西迪表示,監管BNPL行業對於保護消費者免受可能的風險,例如客戶數據被使用、弱勢客戶缺乏幫助,或遇到財務困難。
先買後付出現3大問題 「誰來審理BNPL與消費者之間的合約?提供方是根據什麼基線來為消費者提供信貸額度?消費者是否因BNPL而承擔過多債務?」
「實際上,由於必須短時間內提供服務,BNPL供應商無法全面評估消費者的還債能力,這就是這個行業必須獲得監管的3大原因。」
馬來西亞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兼院長威廉士(Geoffrey Williams)持有同樣的觀點,認為需要制定法律法規來保護債權人和信貸方。
因此,在任何新的BNPL框架中,都必須消除未註冊或不受監管的供應商,如果監管得當和透明,這是一個好趨勢。
「與使用昂貴的信用卡或從非法貸款相比,這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如果有效的法規和消費者擁有高水平金融知識,BNPL將為消費信貸提供新的機會。」
數碼銀行將刺激先買後付擴張 莫哈末西迪表示,BNPL服務增加作為貸款的替代方式無可避免,BNPL也肯定會對家庭債務照成出一些壓力,因為該方式不需向監管機構提供客戶信用信息,而且這種方法被宣傳為比信用卡更好。
他援引馬來西亞報窮局的統計數據說,2021年出現20多起25歲以下個破產案件,25至34歲進入窮籍的個案則達1060起。
儘管如此,威廉士認為,儘管BNPL可能會增加家庭債務,但也可能只是從信用卡中重新分配債務,該服務對家庭債務的凈影響仍然未知。
「有關消費模式可減少年輕人對利率昂貴的信用卡的依賴,這對年輕消費者來說是個大問題。」
調查報告:經濟弱勢群體疫後財務更加吃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