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內地和台灣富豪在新加坡買同一豪宅當鄰居!芬蘭最大油企擴廠,新航猛招4000人!

2022-08-08

今日疫情快報

8月8日截至中午12點

新增病例今晚更新

點擊預約直播

從今年5,6月開始,一波大廠搬來新加坡,就有人夸:

國運來了什麼都擋不住,嗯說的就是新加坡!

最近新加坡的運氣還在持續,

因局勢緊張,吃瓜網友覺得接下來立場中立的新加坡或為最大贏家,繼續迎來一波“好運氣”。

(圖源:微博網友)

今天一連好幾個新聞似乎佐證了這種說法。

中國內蒙古富豪和中國台灣富豪

在新加坡買同一棟高檔公寓

新加坡有個2014年竣工的高檔公寓名叫Le Nouvel Ardmore

這座33層高的豪華公寓, 最大的單位是被中國富豪買走的,當年的新聞刷屏:

2015年4月,億萬富翁孫彤宇,阿里巴巴和淘寶網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以5100萬新元(3757新元/平方英尺)的價格購買了它,讓女房產經紀都變成了百萬富翁。

今天剛剛的新聞,這棟公寓中又多了兩位中國富豪。

(圖源:Edgeprop)

最近有兩個單元以每平方英尺5,800新元的價格售出(比2015年幾乎翻了一倍),兩個買家一個來自中國內蒙古,另一個可能來自中國台灣。

根據新加坡房產網站新聞報道,著重提了一下這位來自中國內蒙古的某富豪。

(圖源:Edgeprop)

這位富豪位列胡潤研究院發布的最新一期《胡潤百富榜2022》第2610位,凈資產約為22億元人民幣(4.5億新元)。

據8月1日國內新聞報道,他是胡潤富豪榜上唯一來自內蒙古烏蘭察布的人,這使他獲得了"烏蘭察布首富 "的稱號。

(烏蘭察布示意圖)

因為這是在6月通過信託方式購買,業內人士分析他可能已經支付了35%的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也就是額外的780萬新幣

因為通過信託購買的住宅物業的35%的ABSD從5月9日起生效。

這其實不是該買家在新加坡擁有的第一套房,2017年3月,他曾以1517.5萬新元(每平方英尺4,005新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套其他樓層四居室的單位。

(Le Nouvel Ardmore)

該公寓另一套近期創下5,800新元/平方英尺新紀錄的交易是在他購買之後不久發生的。

根據7月5日提交給URA Realis的通知書,低樓層的一套3,843平方英尺的四房單位以2,229萬新元售出。

物業產權調查顯示,買家可能是中國台灣人。

(圖源:Edgeprop)

就是這麼巧,內蒙古富豪和台富豪恰好前後腳在新加坡買到同一棟高檔公寓,和和美美地當起了鄰居。

(Le Nouvel Ardmore)

最近來新加坡的富豪很多,買房的新聞只能體現其中的冰山一角。

截止到今年4月底,新加坡金管局接到了143間家族辦公室的申請,

Henley and Partners估算,在2022年全球預計將有2800超高凈值富豪來新加坡,富豪凈流入數量排到世界第三!

(圖源:Henley and Partners)

芬蘭最大油企擴建工廠

新加坡每年生產100萬噸航空燃料

今天還有一個產業新聞引起大家的關注。

有個冷知識很多人都知道:沒有一滴油的新加坡,花了幾十年變成了世界第三大煉油國。

煉油石化產業是新加坡的經濟支柱,新加坡的“石油煉製”就是將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等油品的過程。

(示意圖)

這個我們平時生活中看不見的產業給新加坡帶來巨大財富

全世界各國知名油企,早就在新加坡設立了總部,其中包括芬蘭第一大國有控股公司耐思特。

(圖源:官網)

剛剛,傳來好消息,耐思特的新加坡提煉廠擴建工程將在明年3月底前完工;這些巨大的存儲箱日後將用來儲存可持續航空燃料。

擴建後的新加坡耐斯特工廠將在明年3月投運,新加坡將年產100萬噸可持續航空燃料。

(圖源:官網)

除了生產,耐思特(Neste)設於新加坡科學園的研發中心在明年初投入運作,還是耐思特首個位於歐洲以外的研發中心,這幾年會陸續聘請40名高端科研人才。

新加坡航空業復甦

半年招聘4000人

奈斯特擴建工廠將生產航空燃料,其實和另一個好消息是緊密關聯的。

新加坡航空業徹底復甦了!可以用一飛沖天來形容。

(圖源:newsnpr)

昨天新加坡交通部長透露新加坡本地航空業今年上半年新聘約4000人,航空業人力恢復至約2萬9000人,達到疫情前80%的水平。

另外截至7月,樟宜機場乘客量恢復至疫情前約56%的水平。

新加坡去年就率先與多國開展VTL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回復了小部分往來。

並且於今年4月1日啟動“接種旅客框架VTF”,已經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旅客,免一切檢測,入境免隔離。

再加上周邊國家也紛紛放寬出入境的限制,新加坡機場重新熱鬧起來。

(圖源:mothership)

繼T2航站樓之後,樟宜機場T4航站樓將於今年九月重開,到了十月,要把樟宜機場旅客接待能力恢復至疫前的每年7000萬人的水平。

交通部長預計年底客流量預計會再次激增,“我們必須在人手和營運方面有所調整,做好準備。”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圖源:STS)

新加坡的“國運”來之不易

善於把握機會

以上三個新聞剛好應證了人們說的新加坡“國運”:

1)成功招商引資,更多企業大廠在新加坡投資和設立總部;

2)富豪流入攜資金流入,在本地買房、投資、創業、消費;

3)隨著邊境開放、相關行業紛紛復甦。

新加坡地方小資源少,但是路子找對了,又善於把握歷史中一次次機會,造就今天的成功。

就拿煉油來說,從1960年代,李光耀果斷決定新加坡要大力發展石化產業。

(當時荒蕪的裕廊島)

新加坡政府是世界上極少數不干預石油行業的國家,完全按照市場機制自由發展。

在1973年石油危機時,新加坡政府依舊不干涉原油儲備的出口。

此舉贏得海外石油巨頭信任,很快各類外資石油企業進入,形成了產業集群。

在李光耀設計的路線圖中,當時新加坡的定位十分清晰,許多政策都是圍繞如何吸引外資來制定的。

在後疫情時代,新加坡敢於開放、搶先開放去搶占先機,航空業是一個好例子。

昨天交通部長提到新加坡航空業在疫情後能快速反彈,得益於政府部門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為復甦做規劃,

並在今年上半年成功新聘約4000人,緩解了人力緊張,助力航空業持續復甦。

(圖源:海峽視頻)

交通部長易華仁提到:

“它(提早規劃)所造成的影響很明顯。如果看看世界各地,各國機場都想加快復甦,但卻因為人力上的挑戰而必須做出調整,甚至放緩步伐。”

聽完這段話,你想到了誰?

沒錯,說的就是英國,他們已經因為忙不過來、人手短缺而不得不縮減航班。

在機場擁堵情況愈演愈烈、政府下場勸誡航空公司量力售票之後,倫敦機場從6月底開始宣布因為人手短缺,正在減少夏季高峰期的航班數量。

(圖源:衛報)

倫敦機場不得不將每天的航班數量,從往年的900個減少到7月份的825個和8月份的850個。運營方挽尊稱這是為了保證乘客“體驗更可靠和更好的服務標準”。

新加坡若不是航空業提早招聘,可能也會遇上英國這樣的混亂。

很多人用“躺贏”來描述新加坡,其實是不準確的,

“國運”不是隨隨便便就來,而是精心的設計和提早規劃。


相关文章

  • 新加坡兩大剩飯盲盒App全攻略🤤便宜價買星級酒店自助剩菜➕麵包蛋糕驚喜袋,薅羊毛順便杜絕浪費!
  • 新加坡建築公司注意了!必須註冊CRS系統,否則無法申請WP/SP!
  • 權力魔方轉動!黃循財新內閣暗藏三大玄機:雙副相制、65後全面接班、新生代閃電入閣!
  • 當 「孤獨死」 敲響警鐘:新加坡 PR 政策釋放暖意,國際生及工作者迎來身份規劃新機遇
  • 2025新加坡公司註冊全攻略:中國企業出海第一站怎麼選對、走穩?
  • 科普 持工作準證入境新加坡,還需要提交健康申報嗎?
  • 新加坡建築公司注意了!必須註冊CRS系統,否則無法申請WP/SP!
  • 新加坡公司稅務戰略全攻略:打造全球競爭力,築牢雙徵稅風險「防護牆」
  • 新加坡公司不運營了記得註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