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通说
“我很幸运,能接下兴建樟宜机场的任务。但我没想到这个项目规模如此庞大、如此复杂。”
——沈基文
即使你没来过新加坡,也一定听说过 樟宜机场 。 把森林、瀑布搬进室内的樟宜机场,吸引著全世界的游客前来打卡。
樟宜机场风景优美,犹如5A级景区,总是 让刚落地的游客驻足观看,迈不开腿,外加感叹一句: 连续8年蝉联全球最佳机场 ,果然名不虚传!
不仅如此,樟宜机场还因为最好睡、最好吃、最美丽、最好玩 四宗“最” ,被全球网友津津乐道。
大家知道吗?如今樟宜机场之所以能誉满全球, 离不开幕后功臣当初的“一意孤行” ......
荣誉加身的樟宜机场背后
离不开幕后功臣--沈基文
谈到樟宜机场如今在世界取得的成就,我们必须要提到打造樟宜机场的幕后功臣沈基文先生。沈基文是 建国第一代的优秀公务员 ,当时是新加坡 交通部常任秘书 。
1984年至1999年,沈基文担任新加坡民航局局长期间,主要负责樟宜机场的建设,可以说他的助力,奠定了樟宜机场这个世界级的基础设施。
“身为新加坡民航局局长,沈基文把樟宜机场推上 世界级机场的行列 ,使它几乎年年登上旅游杂志的评选榜首。”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在回忆录中,曾这样形容沈基文。
图源: S T
这个樟宜机场“背后的男人”,究竟做对了哪些事,能让大家对其无比尊敬和念念不忘?
沈基文先生 图源:ST
据悉,像樟宜机场这样的规模,在当时得10年才能建设完成。但由于要中和峇耶利巴机场的客流量,只留出了6年的时间来建造。
当时的沈基文,虽然已经涉足很多领域,但是对于航空业并不了解。即使没有经验,但面对兴建樟宜机场的艰巨任务,沈基文并未退缩,而是“一意孤行”,要做就做好!
他在早年的采访中表示:“我的结论是,就算这个项目不成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政府开除。幸好,整个项目还算成功。”
结合自身,吸取经验
由于机场建设的经验不足,新加坡当时派团队,到世界各地的机场考察学习。 沈基文对考察团强调:“问问自己,有什么是我们 应该效仿 的,但同时注意什么是我们 不应该做的 !”
沈基文总是以普通人的角度来审视樟宜机场项目,他善于提问,有工程师回忆到,不管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还是无法回答他的所有问题。他的精神也鼓舞著下属对项目尽心竭力。
设身处地,重视游客体验
在樟宜机场建设的过程中,沈基文十分 重视樟宜机场的乘客体验 。凡事从游客出发,致力于带给大家舒适的体验。
他的孙女沈玫这样谈起沈基文: “在和爷爷的前同事谈话时,我才知道作为民航局局长,爷爷过海关时,是可以选择使用CIP Terminal(商务贵宾候机楼),但他从不这么做,因为他 总想设身处地了解乘客的机场体验 。”
说到良好的游客体验,不得不提“12分钟规则”。也就是:飞机抵达机场后,卸下的第一件行李,必须在12分钟内送达行李输送带,以便乘客领取,这为游客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沈基文曾有一段滞留外国机场,不懂得操作当地电话系统的痛苦经历。这样的体验让他意识到要在樟宜机场为过境旅客提供免费电话。这也的确得以实践。
除此之外,机场的冷气装置、行李手推车的把手质感、厕盆的高度等细节上,沈基文都设身处地为游客着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