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有一种价值观叫做“怕输”,有人说,这种精神是新加坡成功的动力,也是新加坡人身份认同的一道独特标签,那今天小助手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新加坡的怕输文化。
什么是“怕输”?
“怕输”源自于福建话“惊输”,即新加坡式英语中的独特词汇“Kiasu”,意思是害怕事事落后于人。这个词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新加坡人害怕失败、事事追求完美的性格。
来源:locomole.com
“怕输”最初是方言词,在日常使用中逐步从方言词转变成华人社会的用语,也从口语变成书面语,成为新加坡华语的定型词语。
“怕输”这个词有强大的可塑性和任意性,能涵盖许多社会现象和心理行为,所以它不仅容易被接纳成为一个全民使用的词语,更创造出了kiasuism,并以其知名度冲出新加坡,于2007年被英国牛津词典收录,成为英语大家庭的一员。
来源:ecinsider
“怕输”精神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甚至创造出一套详细的“从A到Z怕输哲学”。
“怕输”的生活化体现
在生活中,贯彻“怕输”精神的新加坡人有着很有意思的处事态度:
1. 别人都不做的事,我最好也别做。
2. 别人都做的事,我不做是不可能的。
来源:sgliulian.com
生活中可以看到的许多社会现象都与怕输有关,比如怕输的父母想方设法让孩子从小脱颖而出,挤进精英圈,再挤进名校;再比如别人排队我也排,大家都买我也买,反正一定不能输给别人。
来源:wordpress
大家熟悉的新加坡华裔创作歌手陈奂仁在2017年推出的专辑中,亦收录了一首名为“惊输”的歌,以打麻将形容有些人即使自已赢不了,也决不让其他人胜出。
因此,怕输文化不仅只是怕输而已,而是由此衍生出种种讨厌、愚蠢、肤浅的性格和行为,比如贪小便宜,只要是免费的东西绝不放过;吃自助餐撑死地吃,不但为求自己吃饱,还要尽量多拿。有人认为,这些行为在华人社会并不稀奇,怕输文化在新加坡特别显眼,只是因为当地文化根基较浅,人们不善掩饰而已。
来源:YTB
另一方面,“怕输”一词具有与生俱来的本土性,很接地气,自然而然受到大家的热捧,其中也不乏传媒的热炒,特别是后来新加坡一位漫画家成功创作了漫画人物Mr. Kiasu(怕输先生),在漫画的推波助澜之下,形成一种群体共振的现象,“怕输”更是流行起来。
漫画形象--怕输先生
来源:联合早报
为什么会“怕输”?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会影响一个地方的文化形成,也会影响居于其上的种族的性格。新加坡人长期生活在一个精英教育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中,“怕输”文化的形成似乎是一种必然。
来源:medium.com
新加坡,这个成立于1965年的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人口结构复杂。经济属于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中、美、日、欧和周边市场。
也许正是因为身处于这种特殊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新加坡人天生具有危机意识,不得不“怕输”,保持竞争力是他们唯一的资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