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也有可怜的街头露宿人

2022-08-16     缘分     36842

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也有可怜的街头露宿人

不再以街为家

新加坡组屋制度世界闻名,开创者李光耀奉行居者有屋。但新加坡是不是没有无家可归者。其实不然,在现实生活中,新加坡也有流浪汉,街头露宿的人数最高峰曾高达千人....

每每提到新加坡,一切看似都是光鲜亮丽的,但在疫情之下,露宿街头的人数直线蹿升4倍!随着日渐增高的通货膨胀,物价高涨,租金更是不断攀升,未来预计露宿街头的人将会更多。

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也有可怜的街头露宿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在2019年公布本地首个街头流浪者人数统计,去年进行第二次统计后发现,本地无家可归者人数达约1036人,比2019年减少7%,整体情况变化不大。

政府部门也在不断致力于改善这种情况。

冠病病毒阻断措施实施期间,政府呼吁人们在无必要情况下避免外出,加上一般公众对露宿街头者的意识提高,更多街友转移到庇护所。

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也有可怜的街头露宿人

另一方面,街头流浪者的分布情况发生了一些转变。不少原本在商业建筑栖息的街友,转而露宿住宅区如组屋底层、凉亭、游乐场,以及咖啡店和小贩中心。市区一带虽仍有最多街头流浪者聚集,但人数的比率从2019年的23%,减至去年的12%。

调查指出,一个可能因素是更多街友在疫情期间选择露宿在较少人注视的场所。

最新报告也指出,街头流浪者仍以男性为大多数,约45%年龄在50岁或以上,约49%是华人。

约200名义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走访1万2000座组屋,以及公共场所与商业场地,记录有多少无家可归者在街头露宿。

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也有可怜的街头露宿人

研究员首次将临时庇护所的住户人数统计在内,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本地人无家可归的问题。

尽管如此,无家可归的形式却有显著改变。此次调查显示,有更多街友从露宿街头转为寄宿庇护所。

冠病疫情期间的防疫限制以及援助渠道增加,促使更多街友暂别街头。本地最新调查显示,去年有420名街友寄宿临时庇护所,人数是2019年疫情前的超过六倍;露宿街头者则有616人,比疫情前锐减41%。

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也有可怜的街头露宿人

临时庇护所

也有更多的人住入临时庇护所,这是帮助这个群体离开风餐露宿的第一步。

“在不同弱势群体当中,街友可说是距离主流社会最远的一群。他们一般选择把自己隐藏起来……疫情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援助组织能够同街友接触和建立联系,社工也就可以向他们介绍援助服务,其中有些人最终住进了租赁组屋。”

去年有420名街友寄宿临时庇护所,人数是2019年疫前的六倍以上;露宿街头的则有616人,比疫前锐减41%。

而要对无家可归问题找到长期解决方案,政府应让这类临时寄宿的安排更固定和制度化,也须在政策上做出调整,包括住房政策。

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也有可怜的街头露宿人

这个调查深入访问了51名临时庇护所住户。研究员发现,他们无家可归有几个共同原因,包括与家人关系破裂而无法同住、工作与收入不稳定以及工资低;这些导致他们生活困难,包括付不起公开市场的房租等。也有不少街友之前通过单身者联合住房计划申请到租赁组屋,但因和室友合不来,而无法继续居住。也有人声称是文件不齐全等因素,导致他们申请不到租赁单位。

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也有可怜的街头露宿人

有人认为,单身者联合住房计划很多时候直接导致了无家可归,他因此建议取消这个计划,改而进一步放宽申请租赁组屋的收入顶限,并且将无家可归列为申请租屋的合格条件之一。

至于租赁组屋的单身者联合住房计划(Joint Singles Scheme,简称JSS),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指出,这个安排是为了让国家发展部和建屋发展局尽可能帮助更多需要住房的人。建屋局不会单凭收入条件拒绝租赁组屋申请,而如果弱势者没有其他住房选项,当局也会批准他们的申请。

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也有可怜的街头露宿人

考虑到有些单身者面对申请租赁单位的问题或无法与室友共住租赁单位,建屋局近年对单身者联合住房计划做出一系列调整和改善。这包括推出单身者联合住房计划试点模式,让找不到室友合租的单身者,也能单独申请租赁组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