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星期二在致詞時說,新的系統讓麻醉師可以將更多時間用於手術前的諮詢,以更好保障高危患者的健康。(梁麒麟攝)
讓護士在電話上跟低風險麻醉病患解釋手術前情況,新加坡中央醫院重新設計流程,幫麻醉師減少會診次數,近一年下來,相當於省下了超過58天。
新保集團服務轉型辦事處的人員與多個科技機構,以及新加坡中央醫院臨床醫生合作,設計了一個電腦系統,把接受事先安排手術的患者篩選和分類為「高風險」和「低風險」組。
「高風險」組的患者在手術前會與麻醉師進行面對面的諮詢,而護士則通過電話與「低風險」組的患者進行跟進。這讓醫院從去年8月至今年6月的麻醉師會診次數,減少近2000人次,相當於節省約1410工時或超過58天。
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星期二(8月16日)在新加坡醫療管理大會上致詞時指出,新的系統讓麻醉師可以將更多時間用於手術前的諮詢,以更好保障高危患者的健康,病患也可以節省手術前評估的時間。
他說:「我們須要通過重新設計工作和創新流程來優化寶貴的人力,尤其在醫療保健業里,科技是無法取代『人情味』(human touch)。因此,我們須要將有限的人力資源運用在正確的地方,以便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能夠專注於直接照顧病患和其他更高價值的臨床事務。」
另外,新保集團也推出一個電子系統,重新設計住院病房的流程,讓整個醫療群的護士和綜合醫療保健人員,可以在病房通過系統直接在醫療程序和治療填寫收費表格。這麼一來,他們與行政人員無須再填寫實體收費表格,省時省力。
除了更準確和及時的計費外,系統每月為所有相關員工節省超過1700個小時。自12月以來,這個系統已逐步推廣到新保集團旗下所有機構,並會在在明年年底之前擴大範圍,將醫生所執行的醫療程序也納入系統里。目前,醫生還需要填寫實體表格。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