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快報
截至今天(11月24日)中午12點
今日新增病例晚上更新
關於更多新加坡疫情詳情
戳下方小程序查看
新加坡這一年,可以用「忍辱負重」來形容。
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疫情襲來,小國艱難應對,同時還要保經濟。政策在開放和防疫的天平兩邊左右搖擺,曾經被吐槽「仰臥起坐」。
但是今天經濟報告出爐,一掃陰霾,新加坡今年經濟真的有大好轉~
7%的GDP增長超預期
明年這些公司都來創造崗位
新加坡貿工部發布最新的經濟報告,我國經濟上一季年比擴張7.1%,雖然不如前一季增幅,但是整體還是高於預期。
根據最新數據預測,新加坡經濟今年將擴張約7%,是去年經濟萎縮之後的反彈。
明年GDP預計增長3%到5%之間,仍舊是反彈狀態,數據高於疫情前。
(圖源:海峽時報)
這一年新加坡保經濟頗有成果。
除了反映在數據上,我們還觀察到繼續有大公司進駐,資金流入
01
戴森把錢和事業
都帶來新加坡
最近表現出偏愛新加坡的富豪,莫過於前英國首富詹姆斯戴森。
疫情之後,他轉移了大量資產到新加坡,去年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Weybourne集團。
英國媒體曝料,一年時間,戴森家族分三次陸續轉移了足足有13億英鎊(24億新幣)從英國來到了新加坡的家族辦公室。
另外,戴森品牌在新加坡豪華大氣的新總部也預計明年投入使用,這次是全球總部。
11月19 日一份新聞稿中表示,這個聖詹姆士發電廠的歷史建築正在進行的第一階段主要修復工程現已完成。
建築總建築面積為 110,000 平方英尺,預計將使公司在新加坡的研究和工程增加一倍。
戴森在新加坡擁有約 1,400 名員工,隨著進一步擴展到機器人技術、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等領域,它將在未來再招聘 250 名工程師和科學家。
02
BioNTech、國藥
宣布在新加坡建廠
因為新冠疫情將與人們長期共存,全球對於疫苗的需求還會持續增加。
新加坡在這一波也把握住了機會,將成為世界疫苗製造業中心。
今年四月,德國BioNTech公司宣布在新加坡設立首個區域總部,同時建立一座mRNA疫苗生產工廠,產品供應東南亞。
工廠建造今年啟動,新的生產設施最早將在2023年投入營運,能為新加坡帶來至少80個就業機會。
除了mRNA疫苗,國藥也來了。
11月,中國國藥集糰子公司與新加坡英諾醫藥集團經過5個月的協商,最終達成合作,進行簽約。
將投入1億美元成立合資公司,將在新加坡設廠進行冠病疫苗無菌灌封,是東南亞首個!
合資工廠預計明年底建成,目標每年生產三億劑疫苗,分銷全球30多個國家。
03
繼中國BAT之後
亞馬遜超炫新辦公室
今年繼中國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新BAT(位元組跳動、阿里巴巴、騰訊)落地新加坡之後,
歐美的網際網路企業也不甘示弱在新加坡持續擴張,早前有PayPal,Rakuten,Kajima,Johnson Controls,Twitter等。
(圖源:海峽時報)
疫情之後,世界首富的亞馬遜動作很大,最近剛剛在新加坡搬進新的辦公室。
坐落濱海灣市中心的在亞洲廣場(Asia Tower)第一大廈內,足足占了整棟樓的三層!
面積達到了驚人的10萬平方英尺(約9290平方米)。
亞馬遜新辦公室大廳
(圖源:新加坡亞馬遜)
04
GIC政府投資公司
在疫情年賺錢了
新加坡有兩個財富密碼——淡馬錫和GIC政府投資公司。這兩個主權財富基金都是通過投資全世界獲得收益。
(圖源:cnbc)
其中,今年7月,GIC財報顯示投資組合的20年回報率攀升至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抵消全球通貨膨脹影響後,GIC取得4.3%的年化實際回報率,高於去年的2.7%。
GIC和淡馬錫一樣「投資全世界」,在全球40多個國家擁有資產,在10個主要金融中心城市設有辦事處,明年將在澳大利亞雪梨開設第11個。
(圖源:搜狐)
去年年初,GIC以超過15億新幣的價格, 收購了中國高質量綜合項目——LG雙子座大廈。
9月份,GIC聯合其他投資者,以3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印度最大的私營集團信實工業旗下的電信通訊塔公司JIo Infocomm。
10月份的時候,GIC與私募股權公司Cinven聯手籌備收購英國保險經紀公司Miller
圖源:總理FB
11月16日,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舉行40周年慶晚宴。李顯龍總理致辭直言:GIC發展得越好,國家儲備金的購買力就越強悍,新加坡就越有錢。
他也提到新冠危機發生近兩年以來,新加坡官方能發放各種補貼、補助,主要資金來源就是儲備金。
以上事例,只是新加坡在疫情中「賺錢」的一些小小側影。
接下來的經濟預估總體比較樂觀,高疫苗接種率和施打追加劑的工作進展順利,幫助新加坡繼續逐步放寬防疫限制和邊境管制,
隨著進一步開放,新加坡各經濟領域預料將復甦或持續擴張。
而且不僅是新加坡,東南亞各國也在開放,整個區域經濟體預料將加速增長,會帶動區域經濟中心新加坡。
消費指數也在上漲?
明年全島員工平均加薪3.5%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經濟數據在漲,但是同時今年比較特殊,全球物價也都在上漲。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貿工部今天發布10月份消費指數,顯示新加坡消費價格已經連續10個月上升!
10月份整體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升3.2%,比9月份的2.5%漲幅更高。
我們看看10月都有什麼漲價了
核心物價上漲1.5%- 主要因為食品通貨膨脹
私人交通費用上漲14.3%- 因為車價上漲
(圖源:getgo)
住宿成本上揚2.5%- 因為租金上漲
(圖源:海峽時報)
服務費用增1.6%- 跟開通VTL旅遊業復甦有關
電費和煤氣費增7.8%- 全球都面臨能源危機
所以新加坡整體經濟向好,物價因為開放和國際形勢持續上漲,兩者似乎有所抵消,不好說大家的生活到底如何。
但是有個好消息是,根據調查明年大家普遍都會加薪!
(圖源:8視界)
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公司美世(Mercer)對新加坡來自18個領域的961家本地企業進行的整體薪酬調研。
報告明年的加薪幅度比今年高出0.2個百分點,平均加薪幅度達3.5%。
不要小看這3.5,已經逼近2019年疫情爆發前的3.6%加薪水平。
而且3.5%也勉強跑贏了10月3.2%的消費指數增長~
新加坡疫情好轉
下個月有望繼續放寬措施
逼近年底,新加坡還是有很多好消息的,逐漸褪去「喪」的氣氛。
最近疫情也相比前一段時間好轉,昨天來說,病例數、感染增率、住院數和因新冠死亡人數都有下降。
*新加坡近三個月疫情走勢
抗疫小組組長黃循財早前在參加記者會時,認為新加坡正在走一條「漸進式」,而非「仰臥起坐式」的抗疫路線。
摸著石頭過河,伴隨著高峰和低谷,但是現在看見了曙光。
如果疫情持續好轉,下個月還會考慮繼續放寬措施。
11月23日疫情詳情
11月23日,有1778個病例出院,其中304人是60歲以上的老人。新發現1782例,其中1754例在社區,21例在客工宿舍,7例為輸入病例。
每周的感染增長率為0.83。
*感染增長率下降
在過去的28天裡,在76158名感染者中,98.7%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0.8%需要在普通病房補充氧氣,0.2%在ICU,0.2%已經死亡。
*感染者症狀比例
目前1,389個病例仍在醫院住院治療。
其中205例需要在普通病房補充氧氣,28例病情不穩定,在重症監護室接受密切監測,64例病情危重,在重症監護室插管。
目前ICU的總體使用率為55.2%。
*住院、吸氧、ICU、死亡每日人數
(以上圖源:衛生部)
截至2021年11月22日,新加坡符合條件的人群中有94%已經完成了他們的全部/兩劑新冠疫苗。
在總人口中,85%的人已經完成了他們的接受了兩劑疫苗,86%的人已經接受了至少一劑疫苗,24%的人已經接種加強劑。
疫苗接種率屬於全球領先的水平。
椰友們,你是否認為新加坡的「壞日子」已經熬過去了?留言聊一聊吧~
關於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對於回國檢測的新規定。進入公眾號輸入關鍵字【回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