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為出國旅遊旺季,新加坡移民與關卡侷促請有意在年底出遊的公民,若護照已逾期或有效期少過六個月,現在即可提交新護照申請,否則或面臨無法準時領取護照的風險。公眾可通過移民局網站或手機應用MyICA提交申請,須注意照片規格。
一項研究預測,新加坡百萬富翁在成年人口中的占比到2030年有望超過13%,在亞太區域排名第一。
(法新社)
2021年,新加坡的這個占比僅為7.5%,到2030年的增幅也是亞太區域最高。
滙豐銀行全球研究(HSBC)8月16日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到2030年,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和台灣的百萬富翁占成年人口比率將會高於美國,中國和印度的比率僅為4%和不到1%。
不過,若考慮到不同國家與地區的人口基數,印度到2030年百萬富翁總人數預計將超600萬,高於整個東協地區的百萬富翁人數,中國則將達到5000萬人。
亞洲(不包括日本和中國)百萬富翁的人數將從目前的約1000萬增加到2200萬。
這項報告對百萬富翁的定義為資產凈值(包括房地產)達到100萬美元(約138萬新元)的人士。
如果降低標準,以資產凈值25萬美元為門檻來看,到2030年,中國將有3億5000萬左右的成年人符合這個條件,與當前人數相比翻了一倍;印度則將增加兩倍,達到近6000萬人。
亞洲金融財富2006年以來
總額增加了兩倍多
報告指出,自2006年以來,亞洲金融財富總額增加了兩倍多,到2021年達到近140萬億美元(約193萬億新元),這些財富的大部分仍以銀行存款的形式持有,債券持有量略高於股票。日本在這期間的金融財富增長超過50%,中國增幅最大,財富總額增加近九倍。
從地區分布來看,到2021年,中國大陸在亞洲金融財富總額中獨占近50%的份額,日本約占25%,印度和東協各占不到7%,其餘由韓國、台灣、香港和斯里蘭卡共同構成。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亞洲金融財富總額就超過了美國,當時日本占亞洲金融財富的一半以上。若將日本剔除,預計到2025年,亞洲才能實現反超。若將中國和日本同時排除在外,亞洲的金融財富約為美國的三分之一,高於2006年的不到四分之一。
經濟增長較快的經濟體自然會以較快的速度積累財富。預計到2030年,越南和印度的金融財富總額將至少增長150%。而日本、台灣和美國等較發達的經濟體的增長可能會更加緩慢。不過,考慮到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財富初始存量較高,各經濟體之間的相對財富所占份額變化會比較慢。
美國聯邦儲備局的加息政策會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帶來諸如資本外流和債務問題等困擾,而現在亞洲新興市場或許比以往能夠更從容的應對這一切,其中最突出的一個原因就是本地儲蓄規模不斷擴大。
文:聯合早報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