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我帶領新加坡兒科協會到中國訪問,團中最年長的,是67歲的符致遠醫生(Foo Chee Guan,1910-1989)。
我和他相處20多天,才知道這位比先父年長的學長二三事。
符老是醫學界知名人士,新加坡醫藥公會1962年會長,1960年代兒科協會理事,也在防癆協會當過義務醫生。
他在香港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回他父親符氣浩(Foo Khee How,1874-1931)經營的小坡「神農藥房」(Medical Office)當執業行醫,有「小坡神農海南醫生」之稱。符醫生1985年退休,1989年逝世,享年79歲。
符致遠醫生的父親符氣浩,字養華,原籍廣東文昌,13歲隨父符和茂移民新加坡,在英校求學,後來進入海峽及馬來聯邦政府醫科學校(Straits and Federated Malay States Government Medical School),攻讀藥劑科,獲得藥劑師的專業資格。
符氣浩
符氣浩畢業後,受聘於陳篤生醫院,是當時新加坡唯一的華人藥劑師。後來他離職,受聘「土庫」神農藥房(The Medical Hall)當藥劑師。
1918年4月,符氣浩連同韓琚准、槐准等雇員10多人,買下小坡的神農藥房,出任經理,成為新加坡史上經營西藥房的第一位華人。他領有執照購售「毒藥」(包括上癮)類藥物,以及保存藥物記錄。
符氣浩除了管理神農藥房,還協助父親管理永洽豐及源成豐號的業務,又創立三盛隆出入口商,管理膠園等。此外,他還參與社團工作,是瓊州會館及瓊州天后宮總理(會長),符氏社董事以及育英學校董事。
符氣浩在1931年逝世,兒子符致遂、致遠分別為23及21歲,還在求學。
符致遂(Foo Chee Twee,1908-1955)1937年畢業於愛德華七世醫學院,是領有執照的藥劑師,也在小坡神農藥房服務。可惜他因高血壓猝死,英年早逝,終年47。
符氣浩去世後,小坡神農藥房及膠園事務由兄長符氣清的兒子符致逢(Foo Chee Fong,1898-1975)負責掌管。
符致遂去世同年,符致逢也退休,由第三代侄兒符祥全、祥發接班,自己則專注「符致逢房地產公司」事業。
符致逢善於籌謀,是出色商人。對社會福利,濟困扶危,貢獻殊多。對教育、慈善、宗鄉等事業,無不參與。例如二戰後他成功地向殖民地政府領回育英學校校址,索賠復校。他亦籌建擴充瓊州會館建築,新大廈開幕後,自行引退,功成不居。
符致逢擔任無數公職。1947年受委新加坡華人參事局參事,新加坡兒童法庭顧問及福利部參事。歷任中華總商會董事,華僑中學副董事長,育英中學董事長,南洋大學理事會理事。1964年南洋大學改組,他被推選為與政府談判代表之一。他出任瓊州會館主席15年,天后宮總理兼信託人。1962年,他榮獲新加坡元首頒賜公共服務星章,兩年後再獲頒功績勛銜。
符氏一家,真是一門俊傑,兒孫優秀,光宗耀祖。
文:何乃強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