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期待還是抗拒,明天一樣會來,而35歲的生日,一不小心就過去了。35歲也被網友調侃為中年危機的分水嶺...
1965年,心理學家埃利奧特·賈克斯在《國際心理學雜誌》上發表了《死亡與中年危機》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年危機(Middleage Crisis)」的概念。在最初的概念里,中年危機指的是成年人從這一刻開始對死亡有了清醒的認識,回望和審視自己過去的人生。如今,心理學上對於中年危機的定義是一個自然轉折期,通常發生在40歲左右, 典型症狀表現為不滿或者厭倦生活,對早年的決定和生命的意義表示質疑。
所以,中年危機是一種心理疾病!
那麼在新加坡呢?
中年危機來的迅猛嗎?
(圖:來源自網絡)
58歲的Joss從事過不同工作,今年4月以船員身份加入一家遊艇租賃公司。公司安排他參與新加坡勞發局的轉業計劃,讓他掌握一技之長,成為一名船長。
Joss說:「挑戰是我已經老了,快60歲了,但多數年輕人沒有這方面的經驗,這就是問題,因為他們不想多做,他們會說我接一份工作,就做一份工作。如果接多幾份會很累無法接受,這就是年輕人。至於我們,我們全部都做。」
其實,從職場上看,成熟員工大多數都是有之前的工作經驗,他們在人事、處事方面通常會比年輕的員工好,可是問題是他們大多數都有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所以只要是心態很開通的話,願意學習,其實成熟員工會更有效。
所以,終身學習!
很重要!
是擺脫中年危機的重要手段!
(圖:來源自網絡)
一位職業導師認為,成熟員工應保持正面樂觀的態度,不要太過執著,如果自尊心太強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比如,一位40歲的中年人從基層開始做起,在這之前的那份工作的薪水可能會比較高,那從基層做起的話,在薪水方面可能有一定的落差。只要努力地工作,相信這個落差很快地會追上去,所以不用擔心。
而這在新加坡並不是個案!
過去三年,新加坡超過2萬4000名人,從勞動力發展局的轉業計劃中獲益,當中將近一半是40歲及以上的成熟員工。
目前在超過30個領域提供約100個轉業計劃,讓有意中途轉業的人士可以通過這些計劃掌握所需技能,好讓他們能夠快速地勝任新工作。
(圖:來源自網絡)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