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理在8月21日晚的演說,涉及的課題廣泛,需要好幾天去好好消化。「信任」、「信心」是貫穿整篇演講精神的關鍵詞。
新加坡繼續推動T5和大士港口發展的決定,向全世界發出了強大和明確的信號,新加坡要以實際行動證明「越戰越勇」不是一句口號而已。
現在T5和港口的發展找到了新的方向,讓人舒一口氣。
此法一廢除,也就是說,男男性行為將不違法。接著下來的問題是,這是不是等同於「同性戀合法化」?政府還須要進一步澄清。
把婚姻價值觀寫進了憲法,是守護婚姻的法律地位,這是否也意味著,同性戀者在外地的「婚姻」註冊屬於非法,他們不能以「夫妻」身份在本地領養孩子,這些都應該在法律上有明文規定,不能留下任何爭議性的手尾。
李總理在這一年中最重要的演講場合闡述政府在同性戀的立場,顯示政府已深切感受到第377A節條文的爭議可能在社會上形成兩個對立陣營,政府不能坐視分化社會的不良因素的出現。
除了立法之外,我們也必須慎防顛覆傳統婚姻觀念的思想通過電影、電視、音樂和其他形式的潛移默化,對我國發揮影響力。
我國通過政策加強管制,可能又要被西方輿論和政府視為「不民主」、「鉗制言論自由」,面對這類刁難,新加坡經驗豐富,政府懂得如何去應付。
廢除第377A節條文,不是我國向外界的輿論低頭,而純粹是我國因應國情的發展。西方輿論界如果把這當作一種勝利,那就是表錯情。
如新加坡靠美國供應戰機和武器,如果美、中競爭白熱化,美國可能以軍事上的利益給新加坡施壓,要新加坡明確表明親美立場,這一天可能遲早到來。
本土華族文化的發展 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將成立一個研究小組,有系統地研究和介紹本土華族文化的發展。建國總理李光耀多年前便表示過,新加坡人不可能成為一個「民族」,保留我們的多元性,才是我國文化發展的出路。
最近數碼化出生登記不列籍貫一事觸動了華族社群的神經,如果今後的華族文化為了彰顯本地的獨特性,而走向另一極端,與中國文化完全切割,也將是一種災難。
提振國人渡過危機的信心 吸引人才的政策是永遠的話題,且仍將是具高度敏感性,必須避免引起國人的心理反彈。從總理的演講口氣來看,我國對此似乎已「胸有成竹」,我們拭目以待。
但今後社會上若完全廢除口罩的規定,也等於是前功盡棄。我們好不容易向飲食業者、熟食小販灌輸戴口罩的衛生觀念,這是值得成為一種社會規範。今後有新的傳染病來襲,飲食業者戴口罩的工作習慣將是我們一層關鍵的防線。
總體而言,總理2022年國慶群眾大會演講提振了國人渡過危機的信心和對前途的樂觀。
冠病疫情原是一場生死存亡的危機,慶幸新加坡步步為營,逐步把它化為一個百年不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