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士、私召车、渡轮和飞机不属于公共运输 一文看懂何时能“脱罩”

2022-08-26     缘分     22106

德士、私召车、渡轮和飞机不属于公共运输 一文看懂何时能“脱罩”

德士、私召车、渡轮和飞机不属于公共运输 一文看懂何时能“脱罩”

乌节路高岛屋商场的地下通道。(联合早报)

作者 侯佩瑜

国自下周一起(8月29日),只须在搭乘公共运输以及在医疗设施时,才强制戴口罩。

“强制”(mandatory)的意思,就是在以上场所没戴口罩,会抵触法律。初犯者可罚款300元,重犯者将面对更高的罚款或更严厉的刑罚。

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在记者会上做出这项宣布时解释,上述这些场所提供必要服务,而且在室内且拥挤,还是年长者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经常到访的场所。基于这些考量,为保障体弱人士的健康和安全,在这些地方仍须戴上口罩。

德士、私召车、渡轮和飞机不属于公共运输 一文看懂何时能“脱罩”

(制图:黎晓昕)

问题来了,蚁粉都清楚具体哪些才属于公共运输场所内需要戴口罩的区域,哪些属于医疗设施的强制戴口罩区域吗?

有趣的是,在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记者会上,当部长们与记者澄清哪些是公共运输时,红蚂蚁对公共运输工具的一般认知,被颠覆了。

德士、私召车、渡轮和飞机都不属于公共运输

德士、私召车、渡轮和飞机不属于公共运输 一文看懂何时能“脱罩”

一些德士司机认为,德士的空间比巴士还小,空气流通或还不如巴士,希望当局或公司规定德士乘客继续戴口罩。(新明日报)

部长说,公共运输仅限公共巴士、地铁和轻轨,不包括德士、私召车、渡轮和飞机。

而公交部分须强制戴口罩的区域也包括,室内的公交设施如巴士转换站内的候车处和地铁月台。

转换站和地铁站的零售区则不在“强制区域”内。

以图下位于大巴窑中心的“有冷气”巴士转换站为例,如果蚁粉到左边的零售区,无须戴口罩,但到了右边的候车处就必须戴口罩。

德士、私召车、渡轮和飞机不属于公共运输 一文看懂何时能“脱罩”

(海峡时报)

如果是没有冷气、空气流通的巴士转换站,即使在候车处也无须戴口罩。

至于私人交通工具如校车、私人巴士、厂车、德士和私召车,乘客可选择是否要戴口罩。

德士业者宝威德士公司(Premier Taxis)以及私召车业者Gojek均表示,他们会继续鼓励旗下司机和乘客继续戴口罩,特别是在他们感到不适时。

渡轮和飞机上是否仍须戴口罩,则取决于目的地的口罩规定。

如果旅客往返的目的地强制规定须在飞机或渡轮上戴口罩,旅客就须遵守规定。若目的地没有强制要求,旅客可选择不戴。

不过卫生部提醒,一些交通业者可能还是会强制要求旅客戴口罩,旅客出行前应检查清楚。

根据新航提供的名单,一些仍须戴口罩的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加拿大、德国和中国等。没有强制规定的则有美国、英国、意大利和泰国等。

另外,在本地机场内也可以选择不戴口罩。

德士、私召车、渡轮和飞机不属于公共运输 一文看懂何时能“脱罩”

樟宜机场内挺拥挤的,特别是在假期时。(海峡时报)

在医院和综合诊疗所内的零售与餐饮设施也须戴口罩

须戴口罩的医疗场所涵盖范围就比较广泛,包括:

医院、综合诊疗所、私人诊疗所、牙科诊所、专科诊所、中医诊所、疗养院、洗肾中心、日间护理中心(day hospices)、检测化验中心、冠病护理设施、检测和疫苗接种中心、救护车和接送病人的车辆等。

此外,还包括医院和综合诊疗所内的零售与餐饮区域和公共区域

德士、私召车、渡轮和飞机不属于公共运输 一文看懂何时能“脱罩”

位于邱德拔医院的食阁。(海峡时报)

反正一踏进医院就须戴口罩就是了!

但如果是到访在医院外的医疗相关设施,例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心理咨询服务,营养师服务等,则无须戴口罩。

非住宿社区服务,例如乐龄活动中心、居家护理服务,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等,也无须戴口罩。 在商场内的药房,也无须戴口罩。

处理食物的人必须照旧戴口罩

新加坡食品局发文告说,自2020年4月开始,食品局便规定处理食物的人必须戴口罩或其他的阻隔配备。

这项规定接下来会继续实行,食品处理员须戴口罩或防飞沫透明口罩(spit guard)遮掩口鼻,避免飞沫污染食物。

这包括所有售卖和准备食物和饮料的人,涵盖零售餐饮场所如小贩中心、咖啡店、餐馆、超市和食品展销会,以及非零售餐饮场所如食品加工厂和屠宰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