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活力四射新加坡卷土重来
疫情后,经历了多次的“仰卧起坐”式防疫政策调整,现今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已宛然是疫情前的热闹景象。
2020年4月,新加坡摩天轮重新转动,5月,赛马场恢复运营,6月,城市灯光秀亮起,一片萤光星海。7月,最后一家停业的五星酒店开门迎客。
新加坡各大商场进门的打卡机器被拆除,出入各类公众场所需出示类似健康码的的“合理追踪器”正式退休;海鲜排挡、烧烤摊、榴梿摊前又排起了长队,CBD的金融大楼再次变得昼夜灯火通明;机场的核酸检测点被撤去,超百万全球游客涌入。重启的新加坡活力四射,A-lin和罗大佑相继来开演唱会,下半年还有贾斯汀比伯、五月天和周杰伦。
新加坡的这片后疫情的繁华实现得并不容易。是在新加坡经历了无数次的“仰卧起坐”式的管控调整。不断向各国学习经验,并根据自身国情进行优化。从疫情之初的全面封锁,快速采购疫苗,建立放舱;再到设立合理追踪器,并根据当下疫情形势及预测及时调整集会及堂食人数限制;到最终实现全面接种疫苗,正式开放。新加坡可谓是在不断学习和改变中与病毒共存。在尽力安全的范围内以最有效和高效的方式使人们和企业恢复了正常生活与运作。
奥密克戎高速进化的今日,任何国家都难言疫情走向,然而总理李显龙说:不是所有决策都正确,但新加坡从过程中学会了调整,持续学习、持续优化。
Part.2 跨国企业抢人大战
跨国企业更早布局,4200家公司将亚洲总部设在新加坡,阿里、腾讯、字节均在新加坡设区域总部,并掀起抢人大战。全球超200余富豪在新加坡设立家族办公室,其中含桥水基金、戴森、Facebook和谷歌创始人。5月,李嘉诚在新加坡开设办事处,寻找投资机会,这是其投资公司在香港外,设立的首个海外办事处。新加坡银行的外资资金已达历史最高点。
两年前,全球顶级商业期刊评选《疫情过后最适合投资的国家》排名,新加坡居首。预言正在实现。新加坡经济复苏,世界名企求贤若渴,本地各类专业人才备受青睐。
Part.3 大力发展教育,重视华文文化传承
新加坡大力发展教育的源头可追溯到1980年代。当时新加坡教改,一批老师代表国家教育部,考察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学校后,决定用西方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结合亚洲的习题训练和培训效率,创造了“新加坡教育模式”。这个模式,可以说吸取了东西方所长。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夜谈时他问李光耀:中国要改革、要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李光耀回答是教育。新加坡的教育质量如今已举世闻名,稳居亚洲第一。
新加坡为多种族国家。官网语言为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使用英语作为绝大部分官方第一语言的新加坡却从不掩饰和中国的渊源,街巷间常见条幅“讲华语,是福气,别失去”。新加坡政府亦鼓励新加坡年轻人不可忽视华文的学习和传承。大力支持华文教育。1956年1月政府开办第一所名为“新加坡政府华文中学”的华文中学,之后再定名为立化政府华文中学。之后德明政府华文中学、华义政府华文中学和黄埔政府华文中学陆续开办。1959年人民行动党执政,华校生人数只有6500人,到了1965年新加坡独立,华校生人数已经达到3万5000人。这就是说,在人民行动党主政后,政府华文学校的学生名额在六年内增加了四倍多。鼎盛时期,政府华文学校有60所,其中28所中学,32所小学。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华中,至今依旧是新加坡国人抢破头想进的名校。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