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政府才剛上任兩天,但作為近代文明濫觴的英國,面對這位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辭世,依舊有條不紊,行禮如儀。
這和王室傳統源遠流長的英國總是有備無患,為在任君主不幸駕崩做好萬全計劃的慣例不無關係。
早在1960年代,英國就已制定了「倫敦橋行動」(Operation London Bridge),為這「不幸的時刻」反覆演練。
據報道,「倫敦橋行動」制定後,英國政府、王宮官員、軍警和公共媒體多年來就持續以每年兩到三次的頻率,反覆討論、推敲並演練「倫敦橋行動」的細節。
女王一旦駕崩,女王私人秘書會率先以「倫敦大橋倒下了」(London Bridge is down)作為暗號,向英國首相告知女王逝世的訊息。
女王駕崩兩天前才剛任命的新首相特拉斯,迎來上任後的首個重大時刻。
首相得知女王死訊後,英國外交部將把相關訊息傳遞給其他15個仍尊女王為國家元首的國家,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和牙買加等國。
接著,包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內的其他38個大英國協也會獲知相關信息。
白金漢宮大門也將貼上女王駕崩的正式公告。
與此同時,象徵國家緊急事件的警報會在作為國家媒體的英國廣播公司(BBC)內部響起。
熒幕前,BBC的紅色標誌轉為黑色,主播也將換上黑色服飾,宣告女王訃聞。
根據BBC報道,在蘇格蘭逝世的女王遺體接下來幾天將移柩英國王室在愛丁堡的官邸荷里路德宮(Palace of Holyroodhouse),之後移靈聖吉爾斯大教堂(St. Giles' Cathedral)供公眾瞻仰。
女王棺木隨後會在葬禮的大約四天前轉移到倫敦的西敏寺,讓外界瞻仰。
其國葬儀式預計兩周內在西敏寺舉行。
查爾斯三世的登基儀式將在英國時間周六(10日)早上舉行,至於籌備過程更繁瑣的加冕儀式則預計會在數個月後舉行。
作為虛位元首,國王在英國君主立憲制中扮演著關鍵性的憲政角色,根據慣例,國會議員將在女王辭世24小時內,向新國王宣誓效忠。
同時,新任國王查爾斯三世預計今天(9日)對全國發表電視演說。
與此同時,隨著新王即位,英國國歌、貨幣,乃至郵筒、制服和政府標牌等事物都得作出相應變更。
由於伊莉莎白二世在位超過70年,其肖像和代表性圖案早已遍及英國各類事物,預計這將會是非常浩大的一項工程。
在位70年的伊莉莎白二世見證了世界的變遷,也見證了英國的興衰。
70年前,伊莉莎白二世在首個歷史性透過電視轉播的加冕儀式上向其子民承諾:
「在我的一生里,我將全心全意,不辜負你們的信任。」
回望70年前的這份承諾,相信沒有太多人會質疑,已故英女王已用盡全力,兌現諾言。
她堅忍、優雅且謙遜完成了自身的歷史使命。在蛻變的時代,以個人風範撐起了英國在國際上的門面。
美國媒體CNN形容,任何人在英國以外的地方提起「女王」,不會有人接著問「是哪個女王」?
可以說,說起英國,就會想到女王,談到女王,就會想起英國。
但在她走後,眼下經濟困頓,社會極化嚴重的英國,也將瞬間失去重要的支撐力量。
頗受爭議的新國王查爾斯三世雖承襲了王位,但是否能接下已故女王留下的重責大任,英國王室又能否抵住時代洪流,繼續長存?
這都將是再也沒有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英國,未來勢將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