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為初潮女孩戴上金飾,精心裝扮,隆重猶如小婚禮。
青
春期標誌著一個人開始向成年過渡,伴隨而來的是各種慶祝儀式。在印度,有些地區的人民每年都慶祝母親女神Kamakhya的月經期,因為這象徵大地之母的生育力。
從月經節說起
在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每年6月會在古老的卡瑪加(Kamakhya)寺廟舉行生育節或稱月經節,慶祝者以女性居多。
這個節日也被稱為Ambubachi、Ambubashi或Ameti,與印度東部盛行的密宗母神崇拜相關。人們在一年一度的生育節聚集幾天。在集會期間,寺廟會關閉三天,因為人們認為女神在月經期間需要休息。期間信徒會遵守一些限制,例如不做飯,不祈禱或閱讀聖書,不做農活等。在這三天裡,女神被放在一塊紅布上,象徵她的月經。
三天後,卡瑪加女神沐浴並進行幾次儀式,以確保女神處於純潔狀態。然後神殿的大門重開。第四天,信眾可以進入寺廟拜卡瑪加女神,有些信徒也希望獲得被認為是吉祥的部分紅布。
在東部的奧里薩邦,也有一個節日慶祝母親女神布德維(大地女神)的月經,相信她會使土地肥沃。這本質上是一場農業慶典,顯然印度傳統將月經視為生育能力的標誌,並隆重慶祝。
初潮=適婚
印度的成人禮主要針對女孩,慶祝她的初潮,在印度舊社會也宣告她已到了「適婚年齡」。操辦儀式的包括女孩的舅舅、舅母,或姑姑、姑丈,因為女孩可能成為他們的准媳婦。因此女孩收到的禮物也包括金飾,以示隆重。
印度北部似乎沒有正式的成人禮,但印度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包括農村和城市,以及阿薩姆邦和奧里薩邦的大部分地區,成人禮是女孩進入青春期的標誌。
大多數成人禮包括要求剛來月經的女孩「隱居」。每天給她喂食營養食品以維護生育力,在奇數天給她按摩油和特殊沐浴(這因社區和地區而異)。在印度的許多社區,薑黃醬被塗抹在女孩身上,然後在青春期開始後的第七或第九天,會有一個凈化浴,之後會舉行慶祝活動,邀請家庭成員和親友出席。慶祝成人禮的女孩身穿傳統服裝,手上和腳上戴著首飾,並塗上指甲花。親戚會給她送禮物,尤其是祖父母和舅舅、舅母。
女孩在月經期間,一般不允許去寺廟、做祈禱儀式和閱讀聖書。
演變成盛大派對
移居世界各地的印度家庭,不少仍保留傳統,舉辦盛大的成人禮派對來紀念女孩的初潮。我接觸的留美婆婆記得她的初潮是一件嚴肅但不是特別隆重的事。她原本住在印度安得拉邦的一個村莊,至今仍保存姑姑和姑丈送她的黃金首飾。她的女兒搬到一個大城鎮,只辦了非常簡單的紀念初潮儀式。
至於在美國長大的孫女輩,則經歷了最精心的慶祝活動。在遵循儀式的同時,似乎有一種炫耀的傾向,非常重視舉行儀式的場地,儀式上的穿著、食物和受邀者。
印度移民似乎也慶祝男孩的成人禮。和女孩相比,男孩的儀式簡單多了,一般是在男孩15歲時舉行。當天上午是宗教儀式,下午邀親友參加宴席。男孩會收到親友贈送的禮物,但不像女孩有那麼多的禮物。男孩會在儀式上穿著成年男子的正式服裝,象徵需要負起成人的社會責任。
女孩的親人贈送的禮物。
移居新加坡已有三代的泰米爾家族也一直保留這個傳統,並隆重舉行,隆重程度猶如一場小婚禮。遵循的儀式包括女孩的舅舅和家人的積極參與。
女孩成人禮有什麼?
No.1
穿半紗麗
現代版的小紗麗
在南印度卡納塔克邦,成人禮被稱為langa Voni或半紗麗*慶祝活動。女孩穿上舅舅和舅母贈送的半紗麗或一條遮蔽上半身的圍巾,並在婚前一直都穿半紗麗,直到在婚禮上才最終穿上傳統的紗麗。有些地方,女孩會在儀式的前部分穿著一件新的langa(短上衣和長裙),然後在儀式的後半部穿上舅舅和舅母送給她第一件半紗麗。
No.2
薑黃沐浴
也是在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則有一個被稱為Manjal Neerattu Vizha的薑黃沐浴儀式,邀請女孩的親戚、朋友和鄰居參加。女孩的舅舅會用椰子、芒果和印楝葉,為女孩建造小屋或kudisai。女孩在薑黃水中沐浴後,留在kudisai。小屋裡放著金屬掃帚,還有美味的傳統美食。
No.3
塗抹檀香膏
至於在印度東南部的安得拉邦,成人禮被稱為「Peddamanishi Pandaga」。第一天,除母親外,五名親戚中的婦女為女孩洗澡。在最後一天的儀式中,女孩需塗抹檀香膏。女孩的叔叔也會贈送像紗麗、珠寶和其他實用品之類的禮物。
No.4
不能接觸男性
在人文聖地喀拉拉邦,只有一些社區有宣布女孩進入青春期的儀式Thirandukalyanam,是一個為期四五天的慶祝初潮儀式。前三四天不能被男性看到,只能接觸女親戚。「隱居」期間需遵守嚴格的飲食,之後會被打扮成像新娘一樣,接受村民的祝賀。然而這種儀式已成過去式,沒有太多喀拉拉邦人慶祝。有人認為這儀式其實是向居住的小社區宣告,這裡有待嫁女孩。
*半紗麗是在穿了短上衣和長裙後,將一條圍巾的一角塞在腰間後往肩上披,以遮蓋胸部。初潮前,不需要加圍巾。
(文·Sukanya Pushkarna(作者是印度婦女協會前會長) 圖·作者提供)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