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親子號,獅城辣媽的粉絲主要是媽媽群體。作為另外「半邊天」的爸爸們,很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今天,採訪了一位願意分享的獅城奶爸張先生,是小紅書上非常受歡迎的新加坡博主,分享了很多爸爸親身參與育兒的日常。
讓我們從爸爸的角度來探討一下在新加坡育兒的經驗和啟發,聽聽這位奶爸在PR申請,孩子學習、家庭經營等方面的感悟。
素材|一個在獅城的奶爸@小紅書
編輯|伯爵紅茶
為啥來新加坡
Q 您好!感謝接受採訪!請問是什麼契機讓您來到新加坡?工作經歷可以分享一下嗎?
張爸:來新加坡,主要因為不想跟老婆、孩子兩地分居。我原本在北京上班,可一直都沒有北京戶口。孩子還在北京念幼兒園期間,我跟老婆就研究、走訪北京很多的國際學校與私立學校。最後,發現讓孩子以後讀國際學校這條路走不通,所以只能計劃未來讓媽媽帶孩子回遼寧老家上小學。本來是這麼安排的,可後來偶然一次工作上的合作,結識了我現在新加坡的上司。為了一家人能在一起生活,就這麼來的新加坡。
PR申請經驗
Q 你們來新加坡多久拿到PR的,您覺得是什麼比較打動新加坡政府?
張爸:在申請PR這件事情上,其實我們也是經歷過兩次失敗,第一次是剛滿一年就申請了,被拒後又申請,第三次才通過的。經過認真地復盤,我似乎摸索出一些線索。假如我是ICA的評審官,我會把PR給什麼樣的人。
首先,學歷與薪水這塊,這兩項肯定是硬性指標,同時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包括是否有長期留在新加坡的意願、是否有孩子、上傳的資料是否達標等等,我就不贅述了。對於不滿足這些條件的,應該很快就能收到拒絕信,因為通過的標準真的很苛刻。可即便這樣,我相信同時滿足這些苛刻要求的家庭或者個人,也不在少數。
對評審官來說,條件真的都差不多,很難抉擇,這也許就是評審無法快速出結果的原因之一,結果導致PR申請周期長達一年多。那對於這些條件達標的人,是否能夠拿到PR,很大程度上那就得看運氣了。那如何解決呢,我個人覺得就是要主動做出差異化。讓評審官知道,這個人更是他們要找的人。
Q 申請PR中,有什麼會被大家忽略的細節,你可以分享給大家?
張爸:如果大家發現自己申請PR,一等一年多,然後就莫名其妙被殘忍地拒掉。那很可能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這部分優秀的人群。
那我們如何主動做到差異化呢,我覺得你要另外準備好兩樣材料。一是自我介紹信,這也是最容易被忽略掉的一個。分為這麼兩個維度:首先介紹自己,主要挑有閃光點的經歷,大學裡在什麼核心期刊發表過什麼文章、參加過什麼國際學術活動、在校得過什麼獎學金,再不濟大學成績如何、排名如何。工作上,哪方面的能力可以平移成為新加坡需要的能力,能夠與新加坡未來發展方向相一致。比如,我當時申請的時候,新加坡一直在倡導要做成智慧城市。以前我是做商業地產這塊,對購物中心智能化管控這部分,有一些經驗與個人心得,外加我老東家在國內這方面很厲害,自己的崗位也跟這塊業務運作、管理密切相關的,所以這就成為了我的賣點。
另外,要強調一家人願意定居新加坡。如果孩子是男孩,那就更得特彆強調,希望孩子以後可以參軍,得到鍛鍊,反正是要拿PR,孩子也是躲不了服役,不如拿出來作為賣點。
二是推薦信。光自己夸自己,這個可信度還是有點低。為了提升可信度,還需要找在本地有一定名氣的人物,出推薦信來推薦,推薦信要與自我介紹信內容上有吻合,因為推薦信主要一個作用,就是來驗證自我推薦信上的內容。當然,讚賞與認同的內容,越多越好啊。只不過也別說得太過分,畢竟ICA過後也有可能與推薦人聯繫。
關於孩子學習
Q 在給孩子找學校的經歷中,您有遇到過哪些坑?
張爸:我們剛來新加坡的時候,也是備考AEIS。找到了在獅城網上傳說中一位厲害的老師。老師本人很好,特別真誠,兒子在那邊學了一年,進步很大。只不過考了兩回AEIS,都失敗了。
眼看著兒子過了一年級的適學年齡,我跟老婆兩個都特別著急。也是焦慮了一段日子,後來決定讓孩子去念國際學校,也做好了讓兒子降一級入學的心理準備。
在參加Middleton國際學校入學考試時,是校長親自主持的,這應該是我生平見過最和藹可親的校長了。測試完後通知我們,孩子數學很好,英文不行。給我的感覺是,兒子就是在能上二年級的邊緣。也許是我兒子個子比較高吧,校長決定把孩子安排到了二年級。真是很特別感激校長,幫兒子節省了一年寶貴的時間。
Q 孩子目前幾歲呢?在上什麼興趣班?
張爸:我兒子今年10歲了,現在已經轉去政府小學5年級了,眼瞅著馬上要準備PSLE了,所以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給了補習中心。興趣班只報了游泳課。
說到這家游泳班,我們學了將近兩年了,老闆對我兒子特別好。我兒子剛開始不會換氣、蛙泳一隻腳老是蹬不直,每次老闆都另外找時間,給我兒子單獨指導。她抓著兒子的那隻腳,不是在水裡面練,就是到岸邊練,可是還是不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最後,跟另外一位老教練,也就學了幾節課,這隻腳就是很神奇地聽話了。我是非常感激他們在我兒子身上投入的時間與耐心。我們相處得也非常好,所以就捨不得離開。
Q 孩子對於來新加坡讀書喜歡嗎?他對於換學校有什麼負面情緒嗎?他更喜歡國際學校還是政府學校呢?對於以後讀什麼中學孩子自己有什麼想法嗎?
張爸:孩子還是很喜歡在新加坡上學的。孩子對換學校倒是沒有什麼負面情緒,反而更喜歡政府學校。對於以後的規劃,他自己沒什麼想法,到哪都行,比較佛系。
Q 你們對於孩子的學習規劃路徑是什麼樣的呢?
張爸:對於教育規劃這件事,我跟很多家長想法一致,一定要提前做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想法,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我們之前沒拿到PR的時候,認為兒子如果可以通過AEIS考試,順利進入當地的政府學校,對於我們來說叫做進可攻。繼續念新加坡國際學校,其實對我們來說就是退可守,也就是保底。
首先,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我們孩子現在走的是,考入本地政府學校的路線,我們進可攻的是新加坡本地前幾名的知名大學,比如說新加坡國立,新加坡南洋理工。本科學習結束後,考慮孩子去美國常春藤名校、英國G5大學繼續讀研究生。
這條路線優勢在於,性價比好,好鋼用在刀刃上。大學本科以前省下的錢,可以供他繼續念碩士、博士。因為,在本科期間,教的專業知識,每個學校其實差不多。特別是像土木工程、建築學等一些傳統專業,劍橋能比新加坡國立大學超出很多嗎?所以單從學習專業知識這個角度上看,其實念本地大學,性價比更高。但碩博階段,就不一樣了。不要說不同學校了,哪怕不同導師,也都是有很大差距的,另外,在名校里結交圈子也不同,孩子在認知上、人脈上,絕對會有很大的提升。
如果本地大學沒考上的話,那就進入理工學院拿大專文憑,之後就繼續考本地大學。如果連理工學院都沒考上的,就念本地私立大學來保底,私立大學與一些世界排名不錯的大學共同辦學,比如澳洲紐卡斯爾大學,QS世界排名134,莫納什大學,QS世界排名58。
我們再來看第二種情況,孩子走國際學校路線,我們會選擇新加坡的IB課程。新加坡2021年的IB成績平均分為40.6分,遠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的32.37分,IB成績滿分是45分,其中一半的考生超過40分,IB考試通過率高達99.15%。新加坡UWC國際學校平均分38.2分,不少考生考入世界名校,比如劍橋、哈佛、牛津等。本地的國際學校,聖約瑟國際,平均分39.3分,也有考入牛津、劍橋等。所以對我們來說,孩子如果在新加坡考IB,至少能考入一個QS世界排名前200的大學。
關於家庭經營
Q 你和夫人一起的19年里,你們是如何經營維護婚姻的?有什麼特別感動的瞬間?可以跟我們分享嗎?
張爸:我仔細復盤了,我跟老婆在一起19年,自己總結了4個非常重要的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a. 我老婆性格比較溫和,當我發脾氣、抱怨的時候,總願作為傾聽者,疏導我內心的情緒垃圾。其實,我也沒打算從我老婆那裡得到什麼解決方案、建議,因為工作上的事情,沒人比自己更清楚。而我這樣做只是單純地想要排解內心的煩躁。我老婆從來不會指責我,她永遠都會站在我的角度思考問題。這讓我內心很快就得到了平靜,能夠快速地冷靜下來,思考解決方案。
b.一家人的心一定要往一處想,不論是愛情也好,還是親情也罷,夫妻兩人一定是雙向奔赴,相互理解、包容的。我有時工作比較忙,也比較粗心,經常會忽略處理父母的關係。我老婆呢,能夠把我爹媽當成自己的父母,啥事都不用我操心。同樣,我也會跟親戚朋友講,我上輩子一定是做了很多的善事,同時這輩子年少的時候,吃了不少的苦,老天爺可憐我,才會派我老婆來拯救我的,她就是我人生當中的那束光。
c.男性絕對不能大男子主義,不要想著去控制女性。出現矛盾,絕對不要跟老婆講道理,現在的女性都是受過教育的,再加上都很敏感,你跟她去講道理,首先她想到的不是哪裡沒做到位,而是覺得你是在質疑她,你越是辯解,只會讓矛盾更加惡化。
所以,凡事我都遵循一個原則,男方首先認錯,我不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我不該小心眼怎麼怎麼樣,慢慢地通過自我否定,就把這個事情說開了。一方面,她更願意聽你說這事,無意間搞清楚前因後果,另外一方面,她會感覺到你的良苦用心,內心會感激的。
d.對於沒有主見的一方,一定要多溝通,讓他跟上你的想法,尤其是在孩子教育方面,夫妻一定要達成一致,因為教育將是貫穿婚姻裡面,決策最多的一件事。可能要持續十幾年,如果都是自顧自地考慮,最後的結果就是鬧矛盾甚至分道揚鑣。
Q 對家庭和孩子未來有什麼規劃?是準備繼續留在新加坡嗎?
張爸:剛剛拿到身份,房子也剛定好,所以我們會留在新加坡,幫助孩子一起完成他的學業,考入理想的專業、理想的大學,未來做一個健康向上,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未來也希望把老人從國內接過來,希望他們能適應這裡的生活,我們也可以盡一盡孝道。如果不習慣,等孩子稍微站穩腳跟了,我們就回去照顧老人。
關於分享
Q 為什麼想著發小紅書,創作視頻內容?我們辣媽編輯部的小編們都覺得您很特別。
張爸:我發小紅書,其實開始就是為了方便老婆看。她只看小紅書,不看抖音、快手。沒想到發了幾個視頻吧,互動、留言、發私信的人很多。特別是關於孩子留學的,感覺有一些家長比較盲目,以為來了就能進入政府小學,輕鬆考入名牌初中、高中,最後如願以償地考上NUS, NTU本地知名大學。可是來了之後,才發現現實與理想存在著巨大反差。自己經歷過嘛,所以完全能理解家長急迫的心情,就抓緊出了一系列關於新加坡留學規劃、生活開銷以及本地工作感受的視頻,真心希望能夠幫助到我們從國內來的家長,儘快了解新加坡以及規劃好孩子未來的出路。
一路走來,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信任,答應別人的事情,要盡全力做好,即便天不遂人願,也要坦然地面對它,不懼挫折、不畏人言,因為被信任對我而言極其重要。也許就是因為這股性格,即便我離開北京都已經4年了,一些獵頭朋友,每次聯繫到我時,都會問要不要考慮回老東家。因為我的老領導招人的要求,就是以我的標準來找,真是讓我受寵若驚啊!除了感激老領導的高度認可,還有那些難以忘懷的往事,不禁一幕幕地浮現在眼前。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辣媽的話
這位爸爸非常的有想法,對育兒和家庭都有自己非常獨到而睿智的看法,很多觀點也很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非常感謝張爸的分享,也希望有更多的爸爸們能參與到我們辣媽的討論中來。讓父母雙方都成為育兒養娃的重要力量!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