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问题尚未解决,新加坡仍需继续努力

2022-09-21     缘分     14417

气候问题尚未解决,新加坡仍需继续努力

随着气候变化的危险迹象和科学依据越来越多,新加坡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在防止海平面上升和其他应对措施方面,我们做的努力是否足够了?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新加坡政府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例如,自2011年以来,新加坡在十年间投资了22亿新元以加强排水系统,并在2020年建立了一个沿海和洪水保护基金,创始费用为50亿新元。

考虑到利害关系,该基金也可以更近一步,提前投资防御结构和应对机制,制定气候适应性策略。

例如,由于全球变暖和新加坡地势低洼的地理特点,海平面必定会不断上升,因此加强海岸防御应该成为优先考虑的事项。新加坡三分之一的地区,包括中央商务区,海拔都不足5米。

排水系统也是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的事项。新加坡政府只有巩固排水系统,才能抵御更强烈和更频繁的山洪灾害。

此外,我们还需要特别关注粮食供应的恢复能力。新加坡土地稀缺,高度依赖进口食品,洪水和干旱一旦影响新加坡的农作物,食品安全便很容易受到冲击,更不用说战争影响了。全球气温上升也对农业构成了威胁。例如,印度目前正遭受着致命高温,新德里和其他地区的气温已经超过了49摄氏度。由于担心未来会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印度已经限制了部分小麦的出口。

上个月,新加坡也遭遇了自1983年以来的最高气温。对于人口密集的新加坡来说,长时间的高温会带来健康和其他问题。

要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问题,仅靠政府是做不到的,我们需要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企业和社会团体——加强合作。当然,与邻国保持一致的脚步来解决这个问题也至关重要。

气候问题尚未解决,新加坡仍需继续努力

点击图片,收听第一部分音频

为什么要尽快解决气候问题

……

一些适应性措施,如投资海堤、保护性土地复垦和堤坝,需要较多资本投入,也十分昂贵,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们在防止灾害上所做出的贡献。

举例来说,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建造海堤所花费的成本和洪水爆发后造成的更大损失。如果在设计海堤时考虑到提高生物多样性这一点,那么它将会创造出更多价值。

适应性措施大部分都对社会和环境有益,例如拯救生命、改善生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滩和红树林河口更是具有很高的价值。

考虑到这些因素,2019年,新加坡政府宣布在本世纪支出1000亿新元,以减少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带来的影响。大部分气候适应性措施的资金都用在了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问题上,新加坡还在两年内拨出了4亿新元来改善排水系统。

但这些措施真的足够吗?解决气候变化的关键问题包含了新加坡气候适应性策略的时间、阶段、具体内容、效率以及辅助措施。

根据一些科学报告的预测,气候变化对全球的破坏程度将会越来越严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全球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进展缓慢,令人非常失望。

因此,新加坡政府需要进一步挑战极限,提早投资时间,优化投资组合,并采取辅助措施,确保生态和金融领域的可持续性。

政府不应该等到2040年再投资,而应该在未来10年投入更多资金,这就是提前投资的方式。

显然,新加坡政府需要仔细权衡利弊,思考是否优先对气候措施进行投资,提高适应气候的能力,还是优先恢复疫情冲击后的经济。采取灵活的措施、寻求新技术降低成本是有好处的,但如果我们能将投资提前进行,就可以在气候问题逐渐恶化前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而且,我们越早重视气候问题,就能越早收获成效,这些成效也会更加持久。

众所周知,防止海平面上升的成本正在成倍增长,在对新加坡展开的一项评估中,到2050年,这些成本仅为30万美元- 570万美元 (约41.6万至790万新元),而到了2100年,就会上升至90万美元- 680万美元。因此,立即投入的资金,例如在大士(Tuas)建造海拔超过5米的货柜码头,是合理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在封锁新加坡河(Singapore River)的滨海堤坝(Marina Barrage )上安装额外的抽水站。

还有一种辅助方法是运用可利用的自然景观,扩大自然解决方案的类型。例如,在设计海堤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像红树林这样的自然景观消散海浪,防止海岸受到侵蚀。新加坡在实马高岛(Pulau Semakau )和大德光岛(Pulau Tekong)拥有培育红树林的经验,这或许会对此有所帮助。

气候问题尚未解决,新加坡仍需继续努力

点击图片,收听第二部分音频

除此之外,新加坡还需要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来抵御更强的降雨和极端风暴。新加坡国家水务局(PUB)通过引入灵活和适应性高的排水系统,在初期便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除了加深、拓宽排水沟和隧道,他们还采取措施,尽量减少雨水流入排水系统。这种方法在其他国家也取得了成效,例如荷兰。因此,我们应鼓励各机构采取类似的创新措施。

除了政府部门自己的努力,与私营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合作也非常重要。像海防工程这样的资本密集型项目具有较长的回报期,确实需要政府的领导,但也需要有私营机构的参与。在规模较小的项目中,例如建造防洪地铁站或者开发绿色“海绵”区域来吸收洪水,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社会共同参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