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店屋风格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尤其是大多数早期移民新加坡的广东省和福建省。
1.早期店屋风格(1840-1900)
这种风格的典型特征是低矮的两层建筑,在上层立面设有一两扇窗户。长方形的门窗为木结构,带有板、面板或百叶窗的百叶窗,以助于通风。它的特点是装饰最少,通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第一过渡期店屋风格(1900年代初期)
建筑上层通常有两个窗户,横梁呈平拱形或半圆形,通风口是窗户之间的正方形或菱形洞口。随着新加坡日益富裕,这个时期的店屋风格比之前表现得更轻松,垂直比例更高。使用石膏和瓷砖进行装饰,而在窗户中添加小玻璃面板变得越来越普遍。
该时期风格店屋的标志性体现为其优雅的简约和相对内敛的装饰。
3.晚期店屋风格(1900-1940)
外墙上大量使用装饰线条、壁柱、木雕和进口琉璃瓦,设计和工艺代表了东西方建筑的成功融合。晚期店屋风格通常被誉为所有店屋中最壮观和最有活力的,展示了引人注目、多样且不拘一格的装饰,如装饰墙砖、带柱子和壁柱的窗户框架,以及引入屋顶文化样式,如屋檐(马来)和装饰瓷砖(土生华人)。
在晚期风格之后,有一种更简单的装饰和更流线型的设计,最终形成了装饰艺术店屋风格。
4.第二过渡店屋风格(1930年代后期)
随着设计师和建筑商开始简化装饰,晚期风格的图案,如华丽雕刻的横梁和彩色瓷砖,通常与装饰艺术元素相结合,如交叉支撑玻璃窗面板和简单的几何栏杆设计。将晚期风格和装饰艺术风格连接起来是第二种过渡店屋风格,将一些晚期风格的装饰元素(如墙砖)与装饰艺术图案(如几何设计)混合在一起。
简单和流线型是这种风格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形势。艺术装饰元素,如交叉支撑玻璃窗面板开始出现。
5.装饰艺术的店屋风格(1930-1960年代)
装饰艺术店屋风格以流线型图案(如柱形、拱门和梯形石)和较少使用装饰墙砖而著称。通常,这种风格的店屋强调整个相似建筑群的比例和组成,特别关注街角。装饰艺术店屋风格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牌匾,上面印有建筑物的建造日期。
这种风格的标志是立面上简单的几何设计,它还以流线型的经典图案为代表,例如大写字母、拱门和梯形石。
6.现代店屋风格(1950-1960年代)
随着现代店屋风格的出现,早期风格的元素开始被忽略。五尺基(five-foot way)和分户隔墙(party walls)仍然存在,但使用了混凝土等现代材料。随着向更实用的观点迈进,现代店屋的建造既实用又简朴。
其特点是在建筑立面上创新地使用了非常薄的混凝土翅片和通风口,既具有功能性又具有装饰性。窗户比例匀称,与立面的几何设计相得益彰。
店屋的主要特征:
1、五脚基
店屋的上层由柱子支撑向前突出,在店铺前面形成一个有盖门廊。相邻的同样的做法,一起形成了一条沿街道连续的有盖路径,被称为“五脚基”。这个叫法是因为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在城市规划中为新兴的新加坡定居点制定的最小宽度。五英尺的宽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尺度,街头理发师、鞋匠和许多其他小贩都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易,同时也为路人提供了遮阳挡雨的公共空间,是热带气候条件下非常适宜的街道形式。
2.店铺
店屋一层的前厅直接面向五脚基和街道,商家会在里面的货架和橱柜上展示商品,他们的商品通常也会溢出到五脚基空间。中国商人会在门上的木牌用大汉字写下店铺名称。
3.天井
天井或气井是店屋内的一小块开敞空间,用于采光和通风。在没有空调之前,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室内降温方式,这种空间设计也是中国南方民居的一种普遍形式。
中国人认为鱼和流水是吉祥的,因此有时天井会被设计为喷泉或鱼塘,直接从屋顶汲取雨水,寓意著给家庭带来财富和幸福。同时,也在繁华街道环境中营造出一处宁静空间。
4.后院
后院是店屋后面的一个空地,它通常用作服务空间。
5.窗户
店屋上层的窗户有的是带有内部栏杆的法式全长窗户,有的是带有木百叶窗的平开窗。早期的店屋风格以简单的窗户为特色,没有太多装饰。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