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快報
10月2日截至中午12點
新增病例稍晚更新
點擊預約直播
椰子帶你去了解新加坡的
咖啡文化!
新加坡人摘下口罩,現在已有一個月的時間了。
摘口罩帶來的後果,似乎現在已經開始顯現出來。最近,新加坡衛生部公布了一組數據:
就在近日,新加坡每日新增確診病例,較前一周上漲了35%至40%!
雖說奧密克戎的毒性,已經被廣泛證實更輕微。但這個最新信號,依舊是讓人無法掉以輕心。
新加坡新一輪的新冠疫情,或許會在今年年底再一次來到我們身邊。
圖源:日經新聞
新加坡日增病例「暴增」
衛生部呼籲無需擔心?
說起來,這次的病例增加,可能早有徵兆。
根據衛生部每日公布的數據,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這周的日增病例幾乎維持在了3000多例的水平,比前一周普遍多了1000至2000例左右!
就連「傳統意義」上的,因檢測量降低而導致新增病例應該減少的周六(也就是昨天),也有3510例新增病例!
單從數據上看,新加坡似乎正在面臨室內口罩令解除後的「陣痛」。
然而,衛生部似乎對此並不是太擔心。在文告里,當局表示直到目前為止,雖然病例最近在增加中,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重症病例也相應激增。
因此,新加坡的醫療衛生體系,目前並沒有承受過高的壓力。
圖源:GovInsider
翻看衛生部每日更新的數據,事實也的確如衛生部所言。
根據他們公布的數據,最近一周入住醫院ICU的人數比例,甚至還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因此,新增病例的上漲,並沒有為新加坡帶來過多的負荷。
不過,伴隨著這一輪的病例上漲,衛生部依舊還是觀察到了兩個令人擔憂的現象。
其中,重複感染率的上升,可能會對新加坡的疫情防控帶來一波不小的挑戰。
根據衛生部的觀察,今年9月初,新加坡的新冠重複感染率有6%,但在過去一周就漲到了10%!
圖源:Yahoo
而根據當局的調查,放寬的室內口罩令、社交活動和聚會,正是這一輪疫情升溫的主要原因。
當然,還有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由於奧密克戎的特性所致。
之前,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曾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在奧密克戎疫情下,新冠患者最少只需要28天就會二次感染。
在大部分人還沒有接種專為奧密克戎研發的新疫苗前,病毒「擊穿」抗體也不足為奇了。
何晶po文截圖
另外一個讓衛生部密切留意的點在於,在過去一周激增的病例中,已經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是感染了奧密克戎BA 2.75變異毒株的!
現有研究數據已經表明,這個變異毒株的傳播性,比最原始的奧密克戎毒株還要高上不少。
而且,就算之前感染過新冠其他毒株,其產生的抗體也很難對抗BA 2.75......
圖源:News Medical
當然,BA2.75在新加坡境內廣泛傳播,其實也並沒有出乎衛生部的意料。
畢竟,這個新變異株的足跡早已遍布歐美、印度、馬來西亞、中國內地等地,新加坡很難獨善其身。
最關鍵的是,這個變異株現在也只是被觀測到傳播性更強,其嚴重性其實並沒有比其他毒株更高。
因此,衛生部只是表示會繼續密切監視病毒傳播的發展而已。但衛生部也坦言,未來幾周新加坡感染奧密克戎BA2.75的人數可能會繼續攀升。
圖源:The Honeycombers
為了有備無患,衛生部依舊在呼籲那些還未接種疫苗加強針的人,主動積極去接種三針(mRNA疫苗)或第四針疫苗(科興、國藥疫苗)。
雖然不需要人們在大部分地方戴上口罩,但當局依然希望所有人履行社會及個人責任,和身體比較弱的人見面時戴上口罩,身體不適者也儘量及早就醫避免外出。
圖源:Mint
說起來,這一輪看起來即將要到來的疫情,也對新加坡直飛中國的航班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
9月底,中國民航局官宣,因為在新加坡直飛廣州的南航CZ304航班上出現了9起確診病例,因此,從9月26日起,這趟航班將被熔斷,暫停運營一班。
自從中國官方調整了熔斷政策後,新加坡直飛國內的航班已經甚少熔斷了,反而是越來越多直飛航班復航或重新開通。
新加坡疫情升溫,回國航班再次遭到熔斷,在不遠的將來很可能不會是單一個例。
全球疫情態勢反覆不定
世衛最新表態疫情還未終結
說起來,新加坡上個月的新政和這一輪新疫情,似乎頗有些「擁抱世界」的意味在。
就在上個月,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宣布放開了限制。9月12日,紐西蘭總理阿德恩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宣布終結多數疫情限制措施。
屆時,人們在商店和公交設施等公共場所將不必再戴口罩。此外,外籍遊客進入紐西蘭也不必再出示免疫證明。
圖源:見水印
更為引人注意的,或許還是美國方面的態度。就在9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發表講話,單方面宣布了「新冠疫情大流行在美國已經結束」。
圖源:BBC
在講話中,拜登說雖然現在美國依然「面臨問題」,但狀況已經在迅速改善中......
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官方口徑,或許也和世衛組織的宣言息息相關。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就在拜登發表演講的前一天,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一次公開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在終止這場疫情方面,處於最佳情況。
圖源:美聯社
他並沒有把話完全說死,而是表示世界已經看到了「終結」新冠的終點線了。
當然,他也表示,各國需要把握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否則將很有可能面臨更多的變異毒株,給新冠終結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圖源:國幣貨幣基金組織
譚德塞此言,更多是在就當時的新冠態勢給出分析,並提出一些建議。但這並不妨礙一些國家和政客借題發揮。
即使是拜登宣布了「新冠大流行已經在美國終結」,但事實並不會說謊。數據顯示,平均每天仍有超過400名美國人死於這種病毒。
美國知名衛生專家福奇,也對美國政府的這種說法表示出了謹慎樂觀。
他承認現在美國疫情狀況已經略有改善,可與此同時,美國的日均死亡率仍然處於「不能接受的高位」。
「如果說我們要『與病毒共存』,我們現在還沒有到達那個我們需要到達的位置,」這是福奇的原話。
圖源:BBC
不僅是在美國,新冠疫情一直較為嚴重的歐洲,最近疫情也經歷了一波反彈。
據德國媒體DW報道,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昨天早晨公布的數據,全德國「七日感染率」(七天之內平均每十萬居民中新增感染)已經達到497。
這與之前一周300齣頭、上個月200多的水平相比,出現了明顯增高的現象。
圖源:見水印
眼見秋冬感染潮已經不可避免地將要到來,德國方面宣布將從這個月開始實行新一波限制措施,包括:
1)在醫院、養老院、診所等衛生設施內必須佩戴防護級別較高的FFP2口罩;14歲以上人群乘坐長途列車和高速列車也須如此。6到13歲的未成年人可以佩戴普通醫用口罩。
2)在進入養老院和醫療設施之前,必須額外提供一份當日的新冠測試陰性證明。這些衛生機構的工作人員,必須在一周之內進行至少三次測試。
3)雖已不再要求民航乘客在機艙內佩戴口罩,但是德國聯邦政府有可能在疫情緊急的情況下通過政令重新引入口罩義務。
圖源:見水印
另外,就在譚德塞發言的一周後,世衛組織也似乎悄然轉變了對於疫情的口風。
9月22日,譚德塞又再度改口,說現在距離新冠疫情結束,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要走。
他的發言淡化了上周的樂觀情緒,他直言,看到終點是一回事,能不能抵達終點,則是另一碼事了!
來源:早報
9月23日,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也再度重申:疫情尚未結束,未來仍有可能出現新冠疫情。要是現在躺平,3個月這波浪潮就將到來!
就目前來看,終結新冠之路看起來依然前路坎坷且撲朔迷離。
世衛組織也不是第一次發出類似言論,可信度有多高,依然需要以科學和事實作為依據。
新冠後遺症威脅大
近20%康復者患上長期症狀?
必須要說明的是,雖然最近全球疫情目前看來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但比起去年同期來說總是要好得多的。
不然,上述一些政府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韙,或是宣布新冠終結,或是放寬限制措施。
然而,面對新冠,我們在意的也不單單只是確診或死亡人數,患有後遺症的人群,也是需要關注的重點。
圖源:路透社
最近,美國一個調查機構發布了一份報告稱,從新冠中康復的患者,約有一成到兩成的人,會患上長期新冠後遺症!
來源:8視界新聞網
根據這項報告,出現新冠長期後遺症的人群中,不僅有那些剛剛康復的患者,甚至還有一些人,在康復後的幾個月才會出現症狀。
因此,這可以說是相當防不勝防了......一時的輕鬆,並不能代表他們免受後遺症的「摧殘」。
示意圖,圖源:Open Access Government
在全球,根據美國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統計,已經有近1億4500萬人,正在或曾經面臨後遺症的困擾。
有些人,身上甚至不只出現了一種症狀!
當然,和過去的理論一樣,出現後遺症的人群中,有相當大一部分的比例是那些感染新冠出現了嚴重症狀者。
嚴重的新冠,會對人體的免疫系統造成持續破壞,時間有可能長達一年之久!
圖源:8視界
不過,現在全世界各國研究人員,依然不能對出現新冠後遺症的原因妄下推論。
受限於數據的不足和可靠性的缺失,全球衛生機構對於治療這些後遺症,依然拿不出確切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據《法新社》報道,去年至今,巴黎一家名為Hotel-Dieu的醫院,已經為很多出現後遺症的患者提供療程,雖然其中大部分患者症狀有明顯改善,但仍有15%患者的症狀,讓醫護人員感到相當棘手。
圖源:路透社
後遺症的起因究竟是如何,該用物理療法還是心理療法根治,現在似乎依然處於一團迷霧中。
這一切,似乎還需要時間檢驗。即使新冠真的「終結」了,但後遺症帶來的影響,或許仍將伴隨人類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