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奖赛圆满落幕,红牛车手佩雷兹获胜后举振臂欢呼。(路透社)
作者 许耀泉
轮胎、亚洲车手、泥浆、国歌和引擎,彼此有什么关联?
话说F1新加坡大奖赛终于在星期天(10月2日)落幕,领先车手积分榜的红牛车手费斯塔彭(Max Verstappen)出师不利,错失在倒数第六轮比赛提前夺冠的机会。
这点只要是星期天晚上有收看赛事直播的蚁粉都会知道,所以现在就为大家补上关于新加坡大奖赛可能较少人留意到的一些花絮。
轮胎:F1赛车战略的重要一环
新加坡大奖赛原定在新加坡时间晚上8点开跑,但7点钟老天爷却下雨下得不亦乐乎。
不知道蚁粉是不是跟红蚂蚁的小伙伴一样,不由得担心起来,发简讯表示:“雨中F1?好危险。”
但其实大家不用担心,F1每个赛季在气候迥然不同的地区举行20多场大奖赛,因此就产生了适合各种赛道和天气的轮胎:
(倍耐力提供)
为F1大奖赛供应轮胎的倍耐力(Pirelli)整个赛季会制造七种轮胎。
在每场大奖赛中,倍耐力会根据赛道情况,从C1(最硬)到C5(最软)的五种干地轮胎配方(compound)中,为各车队挑选三种,配合湿地胎(绿色标记)和全雨胎(蓝色标记)使用。
基于新加坡大奖赛开始前的滂沱大雨造成赛道湿滑,车手们在赛事的较早阶段多数使用绿色标记的湿地胎,过后再视情况更换成干胎。
需要车队费心思量的是,越软的轮胎,虽然抓地力越强,但也更快磨损;而且每个车队每场比赛可以使用的轮胎数量有限,因此轮胎是比赛策略的重要一环,甚至可能是制胜的关键。
比赛开始时,多数车队使用带有绿色标记、带有排水花纹的湿地胎。(法新社)
最终在新加坡大奖赛夺冠的佩雷兹完成比赛的时候,使用的是带着黄色标记的干地胎。(法新社)
落寞的唯二亚洲车手
策略固然重要,但F1车手仍需要不少运气。
开着红色赛车的周冠宇与蓝色赛车的拉提菲发生碰撞,导致退赛。(法新社)
阿尔法罗密欧(Alfa Romeo)车队的中国车手周冠宇就因为与威廉士(Williams)车手拉提菲(Nicholas Latifi)发生碰撞,而导致退赛。
赛会在调查后裁定,周冠宇尝试从左边超车时,原本有足够空间,但拉提菲仍向左驾驶,没有给周冠宇留下足够空间,造成碰撞。
赛会因此认为拉提菲应为碰撞负责,罚他在下一轮日本大奖赛正赛中退后五个车位发车。
艾法托利(Alpha Touri)的日本车手角田裕毅则因为赛车打滑失控而撞进护栏,黯然退赛。
政府大厦前大草场成了名牌鞋子的坟墓?
除了赛车,新加坡大奖赛正赛当晚也在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举行演唱会,吸引不少歌迷前往狂欢。
问题是,老天爷抢在开赛前下了倾盆大雨,不只造成新加坡大奖赛延迟一小时开始,还把政府大厦前大草场秒变泥泞地。然后有人干脆在泥浆中打滚,既来之则安之。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视频,建议大家在现场穿足球靴,免得美美的鞋子遭殃。但视频前半部那几双鞋子,已经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至于接下来这位穿着爱马仕高跟鞋的女士,不知道她的妈妈可曾在她小时候,拧着她的耳朵责骂道:
“你看!你看!是不是叫你下雨天不要穿白鞋出门!” 不过,若是要从各位在泥浆中打滚的迷哥迷姐当中选出一位“冠军”,恐怕就非这位小哥莫属了:
堪称“F1大奖赛后最脏”的地铁乘客。(Beh Chia Lor - Singapore Roads面簿)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