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快報
10月11日截至中午12點
新增病例晚上更新
點擊預約直播
椰子帶你去了解
新加坡讚美廣場
昨天,新加坡取消疫苗差異化措施,相當於全面開放的第一天,衛生部長發出了最新預警:
周二(今天),新加坡的日增病例或達10000例以上。
這回依據又是什麼呢?
因XBB新冠毒株,病例暴增33%!
今年底再有新變種傳入
昨天,衛生部長王乙康公開講話談到新加坡本輪疫情。
他主要說了以下幾個重點:
1)周二病例或達9000,甚至1萬起以上
部長的預測基於新加坡日增病例增長規律,即每逢周二,本地新冠病例數字大概為前一日的雙倍。
昨天,新加坡單日新增4719起。則周二可能會增加一倍至9000到10000多例。
新加坡上一次日增病例破萬發生在8月2日,10230起。此後病例一直在回落,日增2千到3千左右。
而現在,時隔2個月後再次迎來大暴增。這背後的原因,除了周末社交活動多,檢測的人少以外。
圖源:moh
還有可能因為新的新冠變異毒株進入新加坡。
2)新加坡再感染新冠率為15%。
若這比率達50%,意味新一輪疫情大反撲。
部長透露了新加坡的再感染新冠的人數比例為15%,即約本地每100人中有15人屬於重複感染新冠。
當這個比率達到50%,到時新加坡將迎來一輪病例大反彈。參考過往經歷,可能是連日一天破萬起。
「我們不知道會不會出現一大波疫情,因為這取決於再感染率。讓我們繼續密切關注。」
新加坡現在生活面貌實拍 |
圖源:Singapore artrium sale
3)新加坡當前不會收緊社交管理措施
部長表示,新加坡每一次放寬防疫措施時都會面臨病例增加的情況,這次也不例外。
「醫院將變得更加忙碌,醫護人員將承受壓力,我們必須儘可能多地支持他們,但我們必須盡最大努力度過眼前難關。」
綜合部長所說,新加坡可能又要做好準備迎接新一輪病例反彈。
新加坡現在生活面貌實拍 |
圖源:Singapore artrium sale
不過,此時不收緊,不代表未來就不會這麼做。
新加坡當局對於社交管理措施鬆緊度,取決於本地醫療系統負荷情況。
當前日增10000起不會收緊措施,但如果病例反彈幅度過大導致醫院重症病例大增,則會「短時間內調整措施」。
即有可能今天發布措施,明天就落地執行。
4)本地XBB新冠病例增長暴增33%
年底預估會有新變種傳入新加坡
目前,新加坡的新冠病例有21% 感染BA.5毒株,24% 感染BA.2.75毒株 , 55% 感染BA.2.10毒株。
圖源:STAT NEWS
其中 BA.2.10就是媒體所指的XBB變種病毒,也是新冠變種。最早於2022年8月在澳洲、孟加拉、丹麥、印度、美國等國家發現。
新加坡8月29以後邊境大鬆綁(沒打疫苗入境也不需要隔離,相當於邊境限制幾乎全開放),所以它會傳進來擴散也不意外。
只是它的到來加速了新加坡病例增長,感染這個毒株的患者占比過去一周從22%暴增到55%。
圖源:Bangkok Post
XBB不會最後一個出現的新冠變種,據王乙康部長的預測,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今年12月或有新的新冠毒株傳入新加坡,可能是更危險的毒株。
年底的新毒株未有定數,現在的XBB變種神秘莫測。
新加坡住院亡率將指數級上升?
新冠對人體影響存爭議
近日,有一篇泰國媒體報道引起各方注意。
據該文章報道,因為XBB變種的傳播,新加坡的確診病例跟住院人數雙雙出現大幅增長趨勢。
進入10月以後,病例增長曲線陡升,更為明顯
XBB變種感染病例的占比曲線,也在短時間內攀升
而對於新加坡的現狀及未來幾周的走勢,該文做出了兩點判斷:
1)對於最新的XBB變種,新加坡完全疫苗接種者、甚至包括接種了最新的莫德納二價疫苗的人來說,都無法預防感染。
2)我們可以預期,未來幾周內新加坡的住院率跟死亡率將指數級上升。但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邊境旅遊限制放寬,越來越多新加坡人訪問泰國。如果泰國什麼都不做,可能變成XBB變種的溫床。
關於上述兩點,椰子這裡必須得澄清一下。
疫苗無法防感染,而是防重症,這已經是全球的廣泛認知,衛生部長這幾天也進行過公開重申。
新加坡從去年開始就盡力在提高疫苗接種率,現在以及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當局都明確表示會繼續完善、推行疫苗接種計劃。
這都是為了減少重症風險。
反過來說,確診病例增加是很有可能的。昨天下午,有椰友去鄰里診所看病沒有排上號,因為看診人數很多。
至於第二點,說新加坡住院率跟死亡率會暴增就言過其實。來看以下這幾點就知道:
1. 新加坡99.8%新增新冠患者無症/輕症
截止到昨天,新加坡累計確診總數達到195萬7916例。
過去28天內新加坡的新增確診病例中99.8%感染者為輕症或者無症,0.2%患者需要吸氧,0.03%患者入住ICU,0.02%患者去世。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從住院情況來看,醫院患者過去一周內確實有所增加,但目前並沒有顯示出暴增的趨勢。
截止到昨天,新加坡累計因新冠住院人數407人。
從住院人群的年輕分布來看,70歲以上261人,60-69歲為64人,40-59歲為35人,20-39歲為29人,12-19歲為4人,0-11歲為14人。
很明顯,高齡跟幼童為兩大高危風險人群。
2. 為改善兩大高危人群感染局面
新加坡加速疫苗接種進程
比如原本下周一(17日)才能開打新型二價疫苗,今天新加坡宣布提前到本周五開打。
距離接種上一劑疫苗超過5個月的年滿50歲者可從本周五起,直接到九家提供莫德納疫苗的聯合檢測與疫苗接種中心注射二價疫苗。
為了讓群眾放心接種,新加坡跨部門聯合抗疫小組的兩大巨頭,衛生部長王乙康、貿工部長顏金勇帶頭接種二價疫苗。
大規模兒童接種計劃,在本月底也將開展。
3. 衛生部聲明:感染XBB症狀
沒有比其他變種更嚴重
衛生部官網上有特別澄清,感染XBB的人沒有比感染其他奧密克戎變種的症狀更嚴重。
如果感染XBB變種後的症狀沒有更嚴重,高風險人群又接種了新疫苗,在這種條件下,住院率攀升有可能,死亡率暴增發生幾率則極小。
另外,近期還有一些討論比較多的有關新冠影響人體的說法。
新冠對人體影響如何存在爭議:
改變心臟DNA、或跟老年痴呆有關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近期在《免疫學》月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研究報告作者之一,昆士蘭大學的庫拉辛哈博士表示:
新冠病毒會對心臟DNA產生影響,可能會導致長期的心血管疾病。
「DNA損傷和修復機制會造成基因組的不穩定,並且與糖尿病、癌症、動脈粥樣硬化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有關。」
這個結論是該大學通過7名新冠患者、2名流感患者和6名對照組患者遺體上的心臟組織樣本分析得出。
一開始確實引發了各界關注,但現在已出現越來越多爭議。其中,據說是研究團隊之一的人澄清:
這個研究沒有臨床結論,樣本太少,且參與的病人生前沒有打疫苗,新冠病毒也是比較早期的毒株。
另外,還有一項最新發現,通過一個620萬人參與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與阿茲海默症之間有聯繫。
感染新冠的65歲以上人群在康復一年時間內,患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飆升。同時 患有阿茲海默症的人群同時更容易感染新冠。
從每場公共衛生危機中吸取教訓
新加坡學到了什麼?
時到今日,新加坡的經驗表示共存並非結束。而是實打實地跟病毒競爭生存空間的開始。
在病毒沒有消失的情況下選擇開放,意味著要面臨一輪又一輪的病毒挑戰。
相比2020年、2021年,新冠病毒的變異頻率已有所放緩,但沒有停止。
圖源:海峽時報
新冠也不會是人類歷史的最後一場大流行。最關鍵的是從每一場衛生危機中得到的經驗教訓用在下一次應對上,並且隨機應變、改進。
這次的新冠就是很好的例子。
新加坡2003年經歷了SARS疫情和2009年H1N1疫情,唯獨在這次新冠疫情中採取的策略和前兩次策略相當不同。
【非典時期,新加坡學到了什麼?】
以非典為例,新加坡從這場疫情中建立一套應對危機的處理模式。當時社區採取的防控措施部分如下:
1)儘早發現且隔離疑似病例,呼籲大家有症狀及時就醫;
2)向全島超過100萬戶家庭發放溫度計;
3)在學校及工作場所進行體溫監測;
4)對確診病例進行流調追蹤,隔離密接者;
5)對於疑似病例用專車運送
6)疫區人員需全副武裝,戴口罩、手套、防護服,自己每日檢測體溫
7)限制醫院訪客,甚至還曾停止訪客探訪
8)限制入境措施,機場篩查病例,抵新乘客要填寫健康申報卡,進行體檢
2003年的非典,因為爆發地點集中,措施採取及時,所以疫情前後持續了兩個多月時間就消停。
最終確診238人,其中33人染疫去世。
【從新冠中,新加坡學到了什麼?】
新冠持續2年多,2020年到2021年,新加坡迎來了獨立50多年來碰到的更大危機。
如果從應對機制來看,這一次應對新冠反應更快,措施規模更大,影響更廣。
比如抗疫統籌人員都是跨部門合作。
非典時期,起初應對疫情的部門只有衛生部,資源有限,抗疫委員會是在疫情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才成立的。
從社區防疫措施來看,2021年採取清零策略時,限制邊境入境、封城、停工停學、追蹤病例、社區集中隔離等等,都比非典時期的動靜來得更大。
當時關於新加坡要不要封,其實存在爭議,最後李顯龍總理一錘定音:
「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如果我要採取行動,我寧願反應過度,也不願反應不足。」
「我是這麼認為的,看當時的病例數字,顯然是往糟糕的局面發展,所以我們要採取行動。等待是沒有意義的。」
2021年10月是新加坡抗疫策略的重大轉折點。
當時的解封讓40000人解除隔離,此後疫苗接種率上升,大多數人富有責任心,確診後在需要時自我隔離。
此外,在這兩年多時間內,新加坡也鼓勵全球疫苗大廠在新建廠,現在,新加坡已匯聚全球五大疫苗大廠:
法國製藥公司賽諾菲Sanofi
德國疫苗廠商BioNTech
美國莫德納moderna
中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加坡英諾醫藥集團
中國科興集團
這也是從新冠疫情中學到的,為了日後危機而準備。
圖源:oracle
新加坡這一套應對衛生危機模式,曾有專家評價說:
新加坡針對新冠的抗疫策略是「外松內緊,可防可控」。
「外松」表現為所有措施都儘可能以不打亂商業和生活秩序,不影響經濟發展為核心目標,不大規模社區隔離,不喊停大型商業和社會聚集活動,學生照常上課。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新加坡現在生活面貌實拍 |
圖源:Singapore artrium sale
內緊表現為新加坡採取了大量的細緻的管理手段,試圖通過有步驟的、精細化管理,通過其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以及高素質的國民實現「人定勝天」的抗疫戰爭的勝利。
椰友們,你們認為呢?